关于考研的论文(关于考研的论文题目)




关于考研的论文,关于考研的论文题目

小编语:

这是一篇论文,这是一篇关于爱情的论文,这是一篇关于爱情中信任的论文,爱始于信任,不爱始于不信任,信任是由什么组成的呢?

我们如何在交往中,一步步信任对方了?

这篇文章我们翻译了很久,希望你有所启发。

本文报告的研究得到了社会科学和人文研究委员会授予第二作者的资助。

我们要感谢 George Levinger 的有益评论。重印请求应发送至安大略省滑铁卢市滑铁卢大学心理学系 John K.. Rempel N2L 3G1。

本文介绍了一个描述亲密关系中人际信任的理论模型。基于对伴侣动机的归因类型,该模型识别出了三种信任的纬度。这些维度也取决于关系的进展过程。通过对一些异质样本(译者注:被试之间在基本人口学特征上有所差别)的夫妻进行问卷调查获得的证据,该理论的有效性得到了检验。

经过对本样本中信任量表的分析, “可预测性”、“可靠性”和“信仰感”是不同且连贯的维度这一概念和数据结果一致。

同时,研究者还开发了一份衡量人际关系动机的量表。

对伴侣“内在动机”的感知,“工具性动机”和“外在动机”都作为一个维度出现。正如预期的那样,“爱”和“幸福”,与“信任的感觉”以及对自己和伴侣“内在动机”的归因密切相关。

与男性相比,女性似乎对她们的关系有更综合、更复杂的看法:所有三种信任形式都密切相关,并且她们对伴侣的“工具性动机”的归因似乎是自我肯定的。最后,人们倾向于认为他们自己的动机比伴侣的动机更不以自我为中心,而且是更具有内驱意味的。

信任无疑是任何亲密关系中最需要的品质之一。

它经常与爱和承诺一起被提及,作为理想关系的基石(C. Hendrick & S. Hendrick,1983)。鉴于信任被赋予如此受人尊敬的地位,研究文献中对这个概念的关注相对较少,这是否令人惊讶。本文中将提出信任的成分理论,该理论考虑了亲密关系中的经验(体验)结构。

根据关系的阶段,信任所依据的经验会发生变化,这些对经验做出的诠释也将从,更直接地接受行为证据,发展为归因于人际动机。本文将特别强调描述这些动机归因的结构及内容,因为它们与信任理论有关。结合围绕这个理论的讨论,我们还将介绍这些概念的测量工具,并报告一项研究,其中测试了提出的关联网络(译者注:network of correlation,统计术语)。

01 .

人际关系

Deutsch (1973) 将信任定义为 “对于会从另一个人那里找到想要的东西,而不是害怕的东西的自信” 。更新提出的Scanzoni (1979) 的理论将信任描述为 “因为某人相信他者会提供预期的满足,所以某人对于开始或暂停某项活动的意愿程度” 。

Scanzoni还表示,信任需要愿意将自己置于危险境地,信任不太可能在关系的早期出现,因为过去的发展经验几乎没有给信任提供基础。在亲密关系这个特定领域之外,Rotter (1980) 将信任视为一个人的性格变量。他将信任定义为“某人对于‘另一个人的言词、承诺或陈述是可靠的’的一般期待”。

尽管实证研究并不常见,但一些实证研究也探讨了信任在亲密关系中的作用。Driscoll, Davis,and Lipetz (1972) 研究了爱与信任之间的联系。他们关心的是浪漫爱情和夫妻爱情之间的对比。作者假设,随着信任的发展,浪漫爱情会发展为更成熟的夫妻爱情形式。根据他们的想法,信任是通过相互满意的互动和增强对关系的信心而发展起来的。

与 Dion 和 Dion (1976) 在随后的研究中使用的类似, Driscoll 等人的 5 项信任量表包括处理信任领域、依赖伴侣的能力和伴侣的体贴程度。在最近的一项调查中,Larzelere 和 Huston(1980)发现伴侣之间的信任,与“爱”“自我表露的亲密”相关。他们强调亲密之间的二元信任,这被他们定义为一个人相信对方和善与诚实的程度。作者将“和善”定义为个人对其伴侣的福利真正感兴趣,并有动力寻求最大共同利益的程度。同样的,诚实被理解为个人对未来意图的陈述的可信度。

某些关键要素可以从先前的对于信任的理论和操作定义中摘录出来。首先,信任是从过去的经验和先前的互动中演变而来的;因此,它随着关系的成熟而发展。其次,对合作伙伴进行性格归因,使他或她被认为是可靠的、依赖的(译者注:dependable 和 reliable没有词意上的区别,此处并无学术意义上的实指),并在意提供给别人预期的回报。

第三,正如Deutsch对恐惧一词的使用所暗示的那样,信任包括愿意将自己置于危险之中,无论是通过亲密的披露、依赖于他人的承诺、还是为了未来的收益而牺牲目前的回报等等。

最后,信任的定义是对伴侣的关怀反应以及关系的强度的信心和安全感。这些考虑指向一个具有三个组成部分的信任模型,这些组成部分反映了对于归因的抽象水平的提高。我们将这些组件标记为可预测性、可靠性和信仰感

作为我们模型每个阶段的基础,我们将信任视为个人的一种一般期望,这种期望和个人对于一系列未来发生的事件的主观概率相关(Rotter,1980;Scanzoni,1979)。我们把最特定和具体的阶段称之为“可预测性”。

伴侣行为的“可预测性”受一系列因素的影响,包括重复行为的一致性和社会环境的稳定性等基本要素。此外,如果已知对行为的功能强化和限制,则预测个人行为的能力会增加。在这方面,“可预测性”非常类似于强化或社会交换分析,其中伙伴未来行动的预测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与过去反应的一致性相关的知识,以及对潜在行动背后的奖励偶然性的理解(罗特 , 1980)。

因此,对伴侣“可预测性”的判断源于基于特定行为序列的社会学习经验,这其中,解释行为,或从行为实施中得出含义的努力相对较少。我们预计,关于伴侣“可预测性”的信念将与关系中过去的经验量以及这种经验所表现出的行为模式的一致性、稳定性和对行为的控制程度有关。

“可预测性”的概念,无论与关系中的日常事情有多么相关,当我们试图定义亲密关系之间的信任时,可能不是第一个想到的事情。对信任的更普遍理解可能是我们模型的第二个组成部分——“可靠性”。随着关系的发展,焦点不可避免地从涉及特定行为的评估转移到归因于伴侣品质和性格的评估。

因此,信任是被归结于一个人,而非他的具体行动。

例如,伴侣是否是一个可靠的人,一个诚实且值得信赖的人?针对此类问题而产生的倾向性推断可能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从更有限和诊断性的一系列涉及风险和个人脆弱性的经验中积累的证据。倾向于自我表露理论的研究者特别强调,信任是通过进行存在可能被拒绝或嘲笑的多次互动而逐渐建立起来的(Altaian & Taylor, 1974; Rubin, 1973) 。

当然,源自印象管理的需求和互惠交换规则的社交脚本在关系的早期阶段起到保护伴侣和最小化风险的作用(Holmes,1981)。

因此,超越基本的可预测性的信任通常只会出现在约会关系的后期阶段。

即使在更为牢固的亲密关系中,具有风险和不确定性潜质的人际关系环境,对于表达促进信任的行为也是必要的。例如,伴侣可能希望通过避免有争议的问题或遵循短期交换规则来管理他们的贡献来保护自己免受风险。

然而,这些防御性的倾向使人错失了理解那些与信任相关的伴侣性格的诊断机会。一个人要能够做出“另一个人关心我而且可以被信任”的归因,必须存在另一个人表明他或她不在乎的可能性(参见 Strickland,1958)。因此,强调涉及个人风险的经历对于理解安全感和信任感的增长至关重要。

从刚刚的讨论中可以看出,我们模型的第二个组成部分,“可靠性”,在很大程度上与第一个组成部分,“可预测性”相关。特别是,伴侣的可预测性是一个重要的证据来源,可以从中得出性格归因。同样的,可靠性不包含可预测性。相反,伴侣“可靠性”的归因最受涉及个人脆弱性和利益冲突的行为子类的影响。因此,“可靠性”超出了基于反复行为稳定性的预测,并涉及对这些行为的一组特别的诊断性的归因(Reeder & Brewer,1979),因此它们被视为反映了伴侣的可信任度的品质。

信任的前两个要素,“可预测性”和“可靠性”,需要考虑过去经验的影响和先前证据的可靠性。然而,在人际关系中,就像在生活中一样,未来充满了新的情况和环境,过去或现在的经验不一定能提供准确的“天气预报”。

在未来的时间里,一段关系可能会面临新的压力和力量,这是无法预料的,也没有过去的遭遇合理对应:人们会逐渐成熟,目标和价值观会改变,互相的感觉也并不总是保持不变并持续的。为了反应出未可靠地植根于过去经验的那种信任的本质,我们将使用“信仰感”一词。

在宗教背景下,信仰感是指,已经越过了现有证据去接受一种假设是真理。这种信念,即使有相关但不足以做出评判的证据的情况下,虽然存在同样合理的替代方案,但仍然被保持。因此,个人做出决断并采取行动,而且充满信心地期望未来的事件将证明这些信念是正确的。

同样,并没有谁可以保证在亲密关系中投入的希望和愿望会永远实现。鉴于成功的感情并不是一个有保证的命题,因此对这种关系的持续承诺和信念在某种程度上需要“信仰感的飞跃”。实际上,个人将不断被要求通过搁置疑虑来决断他们的感受,即使证明这种情绪风险的证据永远不是决定性的。

因此,信仰感反映了个人的情感安全,这使他们能够超越现有的证据,并有把握地感到,尽管未来充满不确定性,但他们的伴侣仍会做出回应和关怀。

正如我们稍后将讨论的,我们相信这种关怀的感知是从人际归因过程发展而来的,该过程以对伴侣动机和意图的特定解释为中心(Kelley,1979)。因此,对于信仰感,重点不在于特定的行为,甚至超越了对性格归因的强调。

然而,在说明信仰感是超越现有证据的时候,认为过去的经验不起作用是错误的。显然,人们会认为伴侣过去行为的可预测性和可靠性将提供一个在未来也普遍适用的判断基础。因此,可预测性与可靠性,但尤其是可靠性应该与信仰感有关。

然而,这些并不是为信仰感提供基础的唯一来源。对象关系理论 (object-relations theory,Barry, 1970) 所建议的那种个人动态,无疑也在决定一个人能够信任另一个人的程度方面发挥作用。例如,个人安全感和自尊会影响一个人在不确定环境中愿意承担情绪风险的程度。

同时,并非所有可预测性或可靠性归因的情况都有助于产生信仰感。信仰感并不完全包含这些因素。相反,在面对客观不确定的未来时,主要其实是那些可预测性和可靠性的元素反映了伴侣关心和反应的潜在动机在培养信心和情感安全。

我们的信任模型中的每个组成部分都反映了不同的观点或基础,从中可以对伴侣的未来行为做出主观概率判断。可预测性、可靠性和信仰感可以被视为产生于不同层次的认知和情感抽象。该模型是分阶层的,但仅是因为我们推测建立每个组件所需的时间和情感投入有递进,以及每个组件的归因抽象级别方面也存在递进。

虽然我们不认为这些组成部分是相互排斥的,但我们确实相信哪种成分占据主导关系的质量有着非常不同的影响。我们预期,成熟的爱和信仰感之间存在很强的相关性,因为这两者都直接反映了一段关系在较长时期内的情感历史。我们预测,可靠性的因素关联较弱但仍显著。

信任关系的这一组成部分(可靠性)所需的归因为爱提供了重要的基础,但不足以解释信仰感中固有的亲密关系的特点。考虑到我们描述的发展进程以及爱的起源在于归因过程,而不仅仅是奖励行为,所以,我们预计爱和可预测性之间的关系是微弱的(Kelley,1979 )。

02 .

动机归因

我们对信任的分析基于这样一种观念,即人们试图从预测积极反应的行为、性格和动机方面了解伴侣。我们认为,随着关系的发展,这个过程逐渐以更具象征意义的术语来描述。随着信任感变得稳定和根深蒂固,它们更多地依赖于对伴侣动机的信念,而不是在行为层面上的直接解读。因此,我们现在开始讨论这些动机,以及它们对信任和一段关系是否成功的总体影响。

我们的分析立即受到阻碍,因为这样的分析是在没有可以清楚地把动机分类的理论体系的情况下,研究“动机归因”对于维持关系的重要性。不幸的是,相关的现有体系,更关注资源交换的质量,而不是从行为推断的动机。例如,U. G. Foa 和 E. B. Foa (1974) 提出奖励可以在分为一个环形的六个领域:爱、服务、商品、金钱、信息和地位。

该系统已被证明在研究交换过程的规则方面很有用(Holmes,1981),但尚不清楚这些资源类别是否可以转化为一系列相应的更潜在的动机状态。

支持归因理论(Attribution theory)的研究者,通常使用内在与外在的区别来对任务的动机进行分类。在任务动机相关的文献中,内在奖励是活动中固有的奖励(例如,创作一幅画的满足感)。

因此,该活动会产生自己的奖励。直接转化为亲密关系意味着关系本身会产生自己的回报。外在奖励不是活动自己固有的,而是活动的结果。因此,活动本身并不一定有回报,而是作为达到另一个目的的手段(例如,为赚钱而绘画)。

就亲密关系而言,这种关系被视为获得回报的工具。应该指出的是,大多数行为都可以解释为反映某种动机取向。动机归因的关键要素是对行为或事件的解释。

在 Seligman、Fazio 和 Zanna (1980) 的一项研究中,这样分类方式被应用于亲密关系领域。在这项研究中,约会中的情侣被引导认为他们参与关系的动机受到内在或外在奖励的支配。

外在原因与在关系之外从他人那里获得的奖励有关,但通过与伴侣的参与来调节。这些外在奖励的例子包括社会地位和尊重、获得新机会和活动以及结交新朋友或商业关系。内在解释被定义为通过与伴侣的参与直接中介的一系列奖励。然后,受试者完成了Rubin的爱与喜欢量表(Rubin’s Loving and Liking Scale,Rubin, 1973)。

结果表明,那些被引导将他们的关系参与归因于外在原因的受试者在爱的量表上得分较低。那些被引导归因于内在原因的受试者在爱的量表上的得分与对照组相同。因此,外在动机的自我归因显然有助于破坏这种关系的价值,大概是通过降低价值的逻辑。

来自任务动机文献的“内在-外在”概念的翻译看起来如此直截了当,以至于掩盖了一个重要而复杂的区别。在任务动机范式中,只有一个人参与了活动,而根据关系的定义,一段关系需要两个参与者。虽然一个人认为这种关系本身就很有价值,问题仍然存在,究竟对谁有价值?

个体可能很大程度上受到从伴侣处获得的人际回报的激励,或者相反,这种关系可能恰恰是因为它对双方都有回报而受到重视。在第一种情况下,我们认为动机本质上是工具性的,并将它们与第二种情况区分开来,我们认为后者更准确地表示了内在动机。伴侣间提供的一系列或多或少明确的奖励,例如直接的服务、商品、表扬、性和支持,可能会服务于工具性的心理动机。

相比之下,最有可能与内在归因相关的奖励的例子包括共同享受一项活动、相互表达爱意和亲密感、作为伴侣参与社交,以及与满足伴侣需求相关的温暖和快乐。

在有关亲密关系的文献中,工具性动机和内在动机之间的概念区别并不新鲜。例如,Clark和Mills (1979) 区分了交换关系和共享关系。在前一种情况下,人们希望对他人做出的任何贡献都能获得公平的回报,他们在关系中的行为本质上是达到目的的一种手段,并受到社会交换规则的约束。

然而,在共享关系中,伴侣经常直接回应彼此的需求,如果伴侣的积极行为是为了交换利益,则伴侣会表现的很消极。

与此类似,Kelley (1979) 建议人际关系中的人们根据伴侣是否表现出偏离工具性的、偏离自利的关注倾向来解读他们的互动。只有在伴侣们被视为对另一半的需求做出回应时,以牺牲更纯粹的以自我为中心、自私的动机为代价时,才会将这种行为视为以关怀和爱为动力。

尽管 Kelley 是第一个阐明做出这种反应性的人际归因过程的人,但其他作者也强调了这样一种观点,即满足亲密伴侣的需求所带来的快乐可能本质上是对自身有激励的。(Blau,1964;Huesmann & Levinger,1976;Larzelere & Huston,1980;Lerner,1977)。通过相互依存的目标和共情认同的发展,伴侣的幸福成为个人激励系统的一部分。因此,动机的内在形式通常反映在两个人将自己视为一对伴侣的证据中。用Lerner的话来说,他们之间产生了一种“身份”关系(Lerner,1977)。

总之,我们建议在动机领域可以大体进行三种类型的归因:外在的、工具的和内在的。反过来,这些中的每一个都可以用来描述人们的自我认知和对伴侣动机的印象。我们假设,有关这些维度的判断,对亲密关系中的心理气候有重要影响,包括信任和爱的感觉,这一点我们将在后面讨论。

03 .

知觉动机的符号分析

我们所描述的各种动机状态并不是相互独立的。通过遵循减价规则的逻辑(译者注:减价规则,即对于某种行为的归因中,如果出现多个可能的解读,那么个体会认为具体的每个解读的重要性都有所下降),如果外在原因特别突出,工具性动机和内在动机的感知强度就会减弱。同样,归因于特别占主导地位的工具性动机,会削弱对于内在的解释。

假设内在动机与爱和幸福最密切相关,因为它们最能反映无私的关心和对他人的在意,而这没有对个人利益的直接的明确期望。事实上,认为“自己和伴侣进入亲密关系是因为它本身就很有价值”的这种看法已被视为产生爱的感觉的必要步骤(Kelley,1979)。

对工具性动机的感知是复杂的,因为它带有许多信息。当激励被认为是为了通过关系获得自我服务的目的时,就会产生工具性归因。从这个意义上说,减价逻辑会导致人们质疑如果不再提供奖励,这种关系将保持多少价值。

它(工具性动机)还可以突出亲密关系的社交资源交换方面,从而破坏爱的属性(Clark & Mills, 1979; Holmes, 1981; Kelley, 1979)。出于同样的原因,工具性动机的归因也可能会传递有关这种关系的积极信息。

比如这会暗示一个人受到他伴侣提供的奖励的激励,其实是内隐地承认这个伴侣是有价值的和讨人喜欢的。因此,如果伴侣因其外貌、机智或敏感度而受到正面评价,这些态度就会证实此人作为一个可爱的人的价值。同样,相信伴侣受到个人提供的工具性奖励的激励也是一种自我肯定。这意味着,因为你是具有珍贵的特性的人,你的伴侣才参与了这段关系。

因此,将行为视为工具性,本质上,很大程度取决于哪种信息最显著。工具性动机的归因可能会加强对伴侣的爱和喜欢的感觉,但由于减价逻辑的相反影响,与爱的整体相关性可能是中等大小的(Kelley,1979)。

最后,正如 Seligman 等人(1980)的结果显示的那样,外在动机的显着性被认为削弱了内在动机的归因,因此降低了对伴侣的爱的感觉。因此,我们预测爱与“对自我或伴侣的外在动机归因”之间存在负相关。

我们也预期,信任和动机之间的关联有类似的分层模式。特别是,我们的分析表明,当无法确定地预测事件时,信仰感最为相关。出于这个原因,信仰感必须建立在更普遍的归因上,即一个人的伴侣是出于对亲密关系本身福祉的关注,而不是因为对方目前能够提供的特定奖励。

因此,我们预计信念感与伴侣内在动机的感知之间存在强烈的正相关关系。预计工具性动机与信仰感的联系较弱,而预计外在动机的归因会完全破坏这种感觉。可靠性和可预测性的结果预计将遵循相同的模式,但显示出较弱的相关性,尤其是在内在动机方面。

04 .

方法

本研究旨在提供与我们所提出的理论观点相关的信息。为此,我们将“信任”和“动机”构造到对方和爱的感觉以及亲密关系中的满足感联系起来。测量这些变量的量表被分发到给47 对约会中或已婚伴侣的异质样本。

被试

四十二对伴侣在安大略省多伦多的安大略科学中心志愿作为受试者。实验者直接联系了另外 5 对伴侣,创建了 47 对伴侣的总样本。

在总样本中:

30 对伴侣结婚,5 对同居,12 对排他约会(译者注:排他性约会,exclusive dating,指的双方只有对方作为约会对象。非排他性的约会双方可能同时有其他约会对象)。

男性的平均年龄为 31 岁,女性为 29 岁。关系的平均持续时间为 9.1 年。19对有孩子的伴侣中平均有2.4个孩子。

过程

安大略科学中心的主厅张贴了宣传这项研究的告示。响应并来到进行研究的小型圆形剧场的夫妇会收到包含调查问卷和说明书的包裹。受试者们被要求独立完成表格而不与伴侣比较答案。完成的问卷被放回信封中并返还给实验者。然后,伴侣们受到感谢,并有机会在研究结果出炉后第一时间获得反馈。

人们很快发现,科学中心的受试者在完成问卷所需的半小时内犹豫不决。因此,该研究原先被划分为两个独立的研究,但最后变成有相互关联的两部分的研究。告示于是被改为宣传“两部分研究”,第一部分需要 20 分钟,第二部分需要 10 分钟。在来到科学中心的 42 对夫妇中,只有 2 对没有完成整个问卷。

材料

本研究是一个更大研究项目的一部分,该项目使用了由六个量表组成的问卷。人口统计数据包括性别、年龄、职业、教育水平、关系持续时间以及任何儿童的数量和年龄。研究的第 I 部分和第 2 部分的两组量表的顺序是随机的。一对夫妇中的每个人都收到了以相同顺序构成的量表。其中四个量表与本研究报告相关。剩下的两个量表是一个单独项目的一部分,该项目处理关系中的权力和影响方式问题。

Rubin的爱和喜欢量表。Rubin 的爱和喜欢量表是一个18 项的工具,其中 9 个项目用于衡量爱,另外 9 个项目用于衡量喜欢(Rubin,1973)。受试者被要求在从 “完全不真实” 到 “完全真实” 的 9 点量表上表示同意关于他们的伴侣的陈述。爱和喜欢量表之后,是目前关系中有关幸福、满足和成功的三个总体衡量标准。受试者以 8 分制进行回答,范围从“完全不(高兴)”到“非常(高兴)”。

信任量表。26项的信任量表旨在衡量亲密人际关系中的信任水平。量表项目有前面讨论的“可预测性” 、 “可靠性” 和 “信仰感” 。该量表创建了三个理论组件中,每一个组件的描述性原型,并创建了各个量表项目以对每个领域内的代表性内容区域进行采样。因此,旨在衡量“可预测性”的项目强调基于过去经验的伴侣特定行为的一致性和稳定性。

“可靠性”项目集中在伴侣的性格品质上,这保证了面对风险和潜在伤害时的信心(例如,诚实、可靠等)。最后,用来衡量“信仰感”的项目主要集中在对关系的信心,以及在面对不确定的未来时期望从伴侣那里得到的反应和关怀。

该量表中一些项目是从 Schlein、Guerney 和 Stover(Guerney,1977)创建的人际关系量表 (IRS) 中获得的。表 1 列出了项目及其构建的指定类别(项目分析见表 2)。参与者被要求以 7 分制对有关其伴侣真实性的陈述做出回应,评分范围从 -3(“非常不同意”)、0(“中立”)到 3(“非常同意”)。

动机量表。创建此量表是为了从前面讨论的内在性动机、工具性动机和外在动机类别的角度评估参与者对其参与关系原因的看法。同样,新的问卷项目生成于三个类别的原型,并被与Seligman 等人(1980)量表中选出来的项目合并。

建立关系的各种原因首先被按照来源归类。如果激励是在关系之外获得的(例如,父母的认可),则它们被归类为外在的。对在关系中获得的奖励进行抽样的项目被分解为两项,关注伴侣所获得的利益(促进工具归因)和强调相互满意、同理心和关系对双方的价值(内在动机)。表3中列出了量表项目和类别名称。

受访者需要完成 24 项量表两次(见表 3)。在随机顺序中,受试者被要求描述他们自己维持关系的动机,并为他们的伴侣推断这些动机。在伴侣的动机量表(见表 4)上,初步说明如下:“把你自己放在你的伴侣的位置上,并指出他/她认为以下原因在你们目前的关系中发挥作用的程度。

换句话说,按照你感觉您的伴侣回答的方式回答以下问题。” 然后在同一组项目前面还加上了“我觉得我的搭档会回答……”这句话。受试者通过圈出一个从 0 到 8 的数字来回答所有项目,这个数字覆盖从完全没有作用一直到起主要作用。在个人动机量表(见表 5)中,这些项目的开头是“我和我的伴侣有关系,因为……”

结论

我们认为这项研究是验证我们的理论概念的第一步,我们试图确定概念假设的特定关系模式确实存在。为了实现这一点,首先要确保我们的量表恰当地反映了我们试图测量的结构,这一点很重要。对结果的讨论将首先介绍用于改进我们的测量工具的两个“项目分析”(items analysis)。

随后将检查各分量表之间的可靠性和关系。最后,也是最重要的,我们将通过考虑爱、信任、对伴侣动机的感知和个人动机的结构之间的关联来探索从我们的信任模型中提出的建议。

项目分析(Item Analysis)步骤

首先应该注意的是,我们的信任和动机测量中使用的项目是按照特定的理论指导原则构建的。由理论框架生成了项目和项目被初始分类到子量表(译者注:即F、D、P的区分,见表1)。这种规模构建的演绎方法比涉及从大样本池中选择几个项目的归纳方法更为保守(Burisch,1984)。

然而,在最严格的意义上,我们 94 名受试者的样本量不足以保证使用某些分析程序(包括因子分析“factor analysis”)就能获得稳定的结果。出于这个原因,我们将主要关注项目分析的结果,我们将其用作改进量表的指导方针,并将采用非常保守的标准来决定何时将项目重新分类到另一个子量表或彻底删除。

共有两种类型的分析被应用。在第一个分析中,每个量表项目都与创建它的子量表上剩余项目的总和以及其他两个子量表的总和相关。通过这种修正的“项目-总相关”的关系,可以看到与其他子量表相比,每个项目与其指定子量表的匹配程度。第二个分析包括因子分析(共同因子解“common factor solution”),可能因子的数量限制为三个。

使用倾斜旋转是因为子量表反映了信任的共同结构的变化,因此预计会是中度相关的。

我们进行这两项分析的第一个目标是检测并消除任何明显未能充分衡量“信任”的项目。为实现这一目标,项目分析中与任何子量表不在0.30更高水平相关的更高水平的项目被剔除。(在每种情况下,这些项目也是那些因子载荷小于 0.40 的项目)。

其次,为了创建相对不同的子量表,那些未能充分区分不同类别的项目也被考虑删除。然而,比起彻底消除潜在相关的项目,我们反而采用了一种更保守的策略,即只有当项目同时不符合两种分析方法的标准时才会被删除。每种方法的标准都要求一个项目出现在其指定的量表上,其相关性或因子载荷至少比其他量表上的下一个最大值大 0.10 个单位。(虽然 .10 的差异可能不会显得特别大,但必须记住,各个分量表不被期待为完全独立的。)

最后,当项目从他们初始分量表转移到另一个分量表时,项目分析和因子结构被要求支持这种转变。如果只有一个量表支持改变,则该项目要么保留原样,要么删除,如其他分析的结果所示。

表1

信任量表

F = 信仰感,D = 可靠性,P =可预测性

表2,信任量表(项目分析)

F/D/P的含义与前文相同。

(译者注:本文统计数据量表中统计术语部分不做翻译)

表4和表5均为项目分析(item analysis 统计量表,统计术语不做翻译)

表4 伴侣的动机量表,I/R/E 与上文同义。 表5 个人动机量表,I/R/E 与上文同义。

05 .

信任量表的细化

信任量表是使用前文概述的程序细化的。第 3、5 和 26 项立即被剔除,因为它们与任何分量表均不相关。其次,项目 1、2、13、17、19 和 23 未能充分被区分出所属的子量表,因此也被删除。最后,第 10 项似乎最适合测量可预测性。除了这些之外,其余 16 个项目保留在为其创建的类别中。同样,从每个分量表中删除了相同数量的项目,并且删除的项目绝不会导致信念或可靠性分量表的含义发生变化。

但是,可预测性度量中剩余的项目需要一些评论。正如在浏览这些项目的时候会发现的那样,这个分量表似乎确实反映了个人发现他们的伴侣的可预测性。然而,重点往往是伴侣缺乏可预测性,或者可以称之为波动性。我们发现,现在的情况是,该分量表导致个人关注他们无法准确预测伴侣的消极行为可能带来的不愉快后果。

动机量表由受访者分两遍完成的,一次是参考他们自己的个人动机,一次是从他们的伴侣的角度完成。这些不同观点的心理影响导致,我们需要对两次中每次的反应进行单独分析。

我们从分析人们对其伴侣动机的信念开始。按照应用于信任量表的相同步骤来处理,项目 2,一个工具性动机项目,由于其与所有三个(内在、工具和外部)子量表的低相关性而被省略。

此外,项目 12(也是工具性动机项目)和项目 3 和 23(均为内在动机项目)由于无法充分被区分出所属的子类别而被删除。第 17 项从工具性动机量表转移到内在动机量表。本项目涉及从伴侣那里获得情感上的支持。由于内在结构旨在反映团结或“我们”的感觉以及情感亲密的主题,因此它包含第 17 项似乎是可以接受的。

这些修改并未使我们考虑更改任何分量表的含义。一般而言,衡量伴侣动机感知的量表的项目分析结果与我们的理论结构显示出令人欣慰地一致。

然而,对于测量受访者表明他们自己动机的分析并没有产生一系列精确的结果。但测量外在动机的分量表是个例外。没有遗漏任何项目,并添加了最初是乐器项目的第15 项。另一方面,内在量表和工具性量表之间的区别则不太准确。在被剔除的五个项目中,有四个(内在量表中的第 8 项和第 11 项,以及工具性量表中的第 2 项和第 12 项)在这两个量表的载荷上都非常接近。

第五个项目,项目 10,在所有三个维度上的载荷情况都一样。总体而言,这一结果似乎表明,在定义自己维持亲密关系的动机时,与判断伴侣的动机相比,工具性动机更接近于纯粹的内在动机。出于同样的原因,这两种动机当然不是没有区别的。因此,我们选择分别使用每个子量表来呈现相关性,但要记得它们之间的相似性。

06 .

亲密关系中的感受结构

项目分析的标度结果用于为每个话题推导出一组新的测量值。然后将男性和女性在以下分量表上的分数放入相关矩阵中:

(a) 信任量表的子量表:信仰感、可靠性和可预测性分量表

(b) 伴侣动机量表的子量表:感知的内在、工具和外在子量表

(c) 个人动机的三个组成部分

以及 (d) Rubin的爱量表

男性和女性的相关性在结果模式上分别显示出显著的相似性。因此,我们会报告对报告总体分析的结果,除非结果需要对男性和女性进行单独分析。表 6 列出了综合分析的结果。关于分析结果的讨论首先需要考虑各个分量表的相互关系,然后检查爱、信任、对伴侣动机的看法和个人动机的结构如何相关。

子量表的关联和可靠性。首先,我们将检查子量表如何相互关联。正如预期的那样,爱、喜欢和幸福的在两性中都密切相关(相关性范围从 r = .50 到 r = .64,p < .001)。爱、喜欢和幸福量表的 Cronbach alphas 分别为 0.86、0.85 和 0.92。这些度量之间的强相关性,使我们能够在接下来的讨论中仅关注爱情量表就可以来呈现结果的相当精确的图景。

接下来我们的讨论转向信任量表,整体 Cronbach alpha 为 0.81,子量表的信仰感、可靠性和可预测性分量表的信度分别为 0.80、0.72 和 0.70。总的来说,正如我们预期的那样,这三个分量表是中度相关的,(信仰感和依赖性的r=0.46,p<0.001;信仰感和可预测性的r=0.27,p<0.05;以及依赖性和可预测性的r=0.28,p<0.05)。然而,在这种情况下,男性和女性的结果显示出不同的模式。

女性的三个分量表以一种相对有序的方式相关。信仰感和可靠性是强相关的,r=0.61,p<0.001;信仰感和可预测性也是如此,r=0.48,p<0.001;可靠性和可预测性,r=0.44,p<0.05。然而,对于男性来说,信仰和依赖性之间只有微弱的相关性,r = .33,p < .05。从本质上看,信任的三个方面对男性来说是相对独立的,但对女性来说不是。

动机量表的总体可靠性在对伴侣动机的归因方面是0.83,在对个人动机的推断方面是0.80。前者的分量表可靠性相当高(0.82,0.77,0.76),而自我评价的分量表可靠性略低(0.69,0.76,0.79)。总的来说,鉴于每个子量表中的项目数量较少,总体的可靠性模式是相当可观的。

动机量表的子量表关联相当好地遵循了预期的层次模式。关于伴侣动机的内在和工具性推断是正相关的,r=0.47,p<0.001;个人动机的归因也是如此,r=0.48,p<0.001。正如预期的那样,外在的和工具性的测量也是正相关的(对于归因于伴侣的动机,r = .34,p < .05;对于个人动机,r = .30,p < .05),而内在的和外在的分数则没有关系。

个人的动机和对伴侣的动机 我们预计个人动机和对伴侣动机的看法会密切相关,这是基于人们需要假设对共享感觉和承诺的共同理解这一前提。分析结果为这一预测提供了非常有力的支持。对伴侣内在动机的信念与个人内在动机的感觉密切相关,r=0.77,p<0.001。个人动机和对伴侣的归因之间也有很强的相关性,在工具性(r = .53,p<.001)和外在性(r = .63,p<.001)的测量中都是如此。因此,很明显,个人倾向于把与自己非常相似的动机投射到他们的伴侣身上。

爱、信任和动机的归属 爱被认为与信任的信仰感得到成分密切相关,与可靠性的相关较小,而与可预测性的关系,如果真的有的话,则很弱。在很大程度上,这些预测得到了支持。爱和信仰感之间有很强的相关性,r=0.46,p<0.001,爱和可靠性之间的相关性较弱,r=0.25。和可靠性之间的相关性较弱,r=0.25,p<0.05,而爱和可预测性之间没有相关性。

再一次我们强调,也许值得注意的是在男性和女性在依赖性和可预测性方面存在一些差异。爱情和这两个组成部分之间的相关性对男性来说并不显著,但对女性来说却达到了显著性(可靠性和可预测性分别为r=0.29,p<0.05,和r=0.29,p<0.05)。

接下来是对伴侣动机的估计,我们预测爱会与伴侣的内在动机的看法有正相关,与工具性动机的归因有不太强烈的正相关,与外在动机的看法有负相关(如果有的话)。正如预期的那样,爱的感觉与内在的维度密切相关(r=0.49,p<0.001)。然而,与我们的预测相反,爱与工具性动机的感知的相关性同样很高(r = .52,p < .001)。对男性和女性的分数分别进行的检查显示,工具性归因与爱的这种强相关性主要是由于女性,r – .62,p < .001,男性表现出明显的弱相关性,r = .37,p < .05。

最后,无论是男性还是女性,对外在动机的感知都与爱情无关。因此,我们预期的结果模式在男性身上实现了,但对女性来说,内在的和工具性的感知都与爱的感觉紧密相连。

现在关注个人动机的测量,与爱的相关性遵循了预期的规律。一个人的爱的感觉与内在动机的自我感觉高度相关,r=0.59,p<0.001;与工具性动机的自我感觉相关性较低,r=0.42,p<0.05;与外在动机完全无关。

信任和对动机的看法。在导言中我们提出,信仰感的一个重要基础是在相信伴侣对关系的参与是有内在动机的。事实上,信仰感和内在动机是紧密相关的(r=0.52,p<0.001),而信仰感和工具性认知则没有。

这一发现有助于进一步加强信仰感结构的判别效力。内在动机与可靠性的相关性要弱得多,r = .23,p < .05,而与可预测性的相关性则不显著。从社交交换的角度来看,我们还预计,认为伴侣是有工具性动机的,将与伴侣是可依赖的感觉有关。事实证明,这一结果最多只有边际效果的(r = .19,p < .10)。最后,如果一个伴侣被认为是有外在动机的,信任的各种成分可能会减少。与所有三种信任的测量的相关性确实在预期的负面方向上,但没有一个呈现出统计意义上的显著。

自我感知的动机与信任的关系表明了一个有趣的模式。我们可以推测,个体表现出信任的程度,会基于他们认为自己的动机是积极的、有助于维持和加强关系的程度。如果他们重视关系本身(内在的)和伴侣的特性(工具性的),他们就更有可能对关系的持久性有信心。与这样的推理符合的证据是,信仰感与内在和工具性两个方面的自我认知密切相关(分别为r = .41,p < .001,和r – .41,p < .001)。

后者不能被为由自己和他人的动机的强烈假设相似性效应带来的虚假关系来解释,因为信仰感与自己的伴侣存在工具性动机的看法无关。同样地,个体的伴侣所提供的奖励性特质(即个人的工具性认知)应该而且事实上也与他或她可以被信任的性格证据和行为证据有关。可靠性和可预测性都与个人工具性动机有明显的相关性(r=0.23,p<0.05,和(r=0.27,p<0.05),但与内在动机无关。

最后,在可预测性测量中,外在动机和信任之间的相关性被发现(r=-.24,p<.05)。这表明,一个人越是认为他或她自己有外在动机,他们就越是期望他们的伙伴的行为是不稳定的。

07 .

贡献并不都是相等的。亲密关系中信任的最重要方面似乎是信仰感:相信自己的伴侣会以爱和关怀的方式行事,无论未来将会如何。

在预测效力和判别效力方面,信仰感与爱和幸福的测量有最强的相关性,并且与伴侣的内在动机的感知有独特的联系。

这些发现有助于阐明我们对信任的理解,并使我们相信常识性的信念,即信任的基础是情感安全,而不是所谓的也不那么短暂的可靠性和可预测性概念。然而,如果得出结论说后者应该被忽视,那也是错误的。可靠性也与爱情和幸福相关,尽管相关性的模式较弱。

因此,对于处于亲密关系中的个人来说,感到他们的伴侣是一个可靠的人,并且可以在更直接、客观的方面被依赖,这一点仍然很重要。事实上,这组较弱的相关性是根据以下前提预测的:与信仰感相比,可靠性和可预测性对伴侣来说代表了不太突出和不太核心的关注。

伴侣们更务实的关注也在可预测性部分的结果中得到了回应。对这个分量表的修订使我们得出结论,作为理论的一个组成部分,我们需要从行为的不一致性而不是一致性的角度来看待。不一致具有心理学意义,因为它造就了了一个不稳定的、以意外的、消极的方式行事的伴侣的噩梦。

上述结果可能有助于理解一个有趣和令人意外的现象。对于女性来说,信任的所有三个组成部分之间都有很强的相关性,而男性则表现出三个组成部分的差异性。对男性来说,只有信仰感和依赖性是相关的,即使这种关联也是相对较弱的。

在这方面,Hill、Rubin和Peplau(1976)认为,女性可能更关注人际行为的实用性,因为她们在关系中通常更多地处于依赖地位。这一概念与我们的发现是一致的,即,女性似乎对信任有更综合的看法,它不仅依赖于感觉(信仰感),而且还依赖于对其伴侣的性格的更特殊的归因(可靠性),以及对一致的行为证据的关注(可预测性)。

然而,男性可能不太需要这种综合的观点。Rubin(1973)等人认为,他们往往比女性更浪漫,这是他们更高的地位所允许的一种奢侈。专注于信仰感而不考虑更多的实用性问题,似乎更容易与浪漫的关系取向相匹配。出于这个原因,男人可能会把信仰感、可依赖性和可预测性分离出来。当然,这与同样合理的可能性并不矛盾,这个可能性即女性对关系问题更敏感,并保持合理的观点,即对未来的感觉(信仰感)是主要的基于从过去的行为(可靠性和可预测性)得出的证据。

08 .

动机

对伴侣动机归因的量表的项目分析结果,为人际认知的三要素模型的确实存在提供了明确的支持。24个量表项目中只有4个被剔除,而且理论中的三个维度可以通过我们的实验步骤被清楚地区分出来。

正如我们所预期的那样,结果中出现了一个相对有序的、分层次的模式,即内在的感知与爱的感觉联系最紧密,其次是工具性的归因,而外在的推断则没有任何关系。然而,这种模式有一个重要的例外:对女性的爱的感觉与工具性的看法密切相关,就像它们与内在的看法一样。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在一个更复杂的形式中,这一发现让人想起了互惠吸引原则(Berscheid & Walster, 1977,译者注:互惠吸引原则,即人倾向于喜欢喜欢自己的人)。

如果一个人认为他们的伴侣重视他们,至少在某种程度上是由于他们提供的品质和贡献,我们就会大胆地认为这种工具性元认知是自我肯定的。然后,被看作是一个有价值的人,并且为关系带来独特的重要的东西,并为自己所提供的东西感到被爱,这些都会鼓励良好的感觉并增强自尊心。这似乎是女性的特殊情况,并可能与我们先前的猜想有关,即由于各种原因,女性对关系有更全面、更清晰的看法,因此会比男性更不完全依赖内在归因的那样更浪漫的含义。

但总的来说,结果强调了内在归因对男性和女性的爱的感觉的潜在影响。这一发现与Kelley(1979)的观点一致,即自己伴侣那里对移情认同和无私的关怀的感知,是有意义的人际关系和爱情成长的核心。还有证据表明,内在的归因感知与信仰感密切相关,而工具性的归因则没有。

从整体上看,这组结果支持这样的观点:内在动机和工具性动机在心理上是不同的类别,具有相当不同的意义。因此,在有关任务动机的研究中,使用的典型的内在-外在二分法,并不能完全反映人际关系领域中的额外的复杂性。

相关结果在个人动机被报告时,以耐人寻味的方式发生了改变。在对自己进行归因时(译者注:与对伴侣的归因解读相对),内在动机和工具性动机之间的区别似乎比较小。因此,那些在观察者或伴侣看来可能是工具性奖励驱动的行为,很可能被做出行为的这个人自己视为一个应用了内在动机的例子。

当然,这种对整体内在驱动倾向的喜好,可以被看作是有利自身的。如果一个人的行为来自于无私的、他人为中心的动机,这种感觉会使他的自尊心得到增强。然而,我们也倾向于把它们看作是可用性启发(译者注:可用性启发、获得性启发,均为原文availability heuristic的中文译名,该心理现象是指越容易被想起来的事情被认为是越平常,越重要,发生的几率更高的,然而这常常是不客观的)的证据(Tversky & Kahneman, 1973)。

一个人与他或她所爱的伴侣互动时,往往会有伴随的积极情感,这些情感基本上是私人性的,或者是至少对自己来说比对其他人更容易获得的。因此,许多在观察者看来可能是工具性的行为,实际上可能被行为人根据这些私人情感来理解,并被解释为内在性动机。

应该提到的是,在本次应用问卷的环境下,我们未能复制Seligman等人(1980)的外在动机对爱情影响的结果。首先很重要的是,我们要认识到,在本研究中归因于自我的外在动机并没有被操控着改变。这些个人方面的动机在9分制中的平均值为2.63,这表明它们并不十分突出。其他动机的相对优势有可能压倒外在取向的影响,特别是考虑到存在更多的社交中较为理想的替代动机(译者注:见有关减价逻辑的“译者注”)。

因此,在未来的调查中,考虑在日常的环境中使外在动机更加突出的情况,将会产出更多结果。

09 .

信任和人际间动机

最后,也重要的是要详细说明信任、对伴侣的动机归因和爱之间的关系。当然,在我们的横向研究(译者注:横向研究设计,一种心理学的实验设计,相对于纵向研究跨越时间点研究,横向研究只注重在单个时间点上采样)中不可能确定与这些变量有关的因果途径。然而,从理论上讲,我们推测有一个发展的顺序,它涉及到在关系的初始阶段强调具体行为。

例如,Kelley(1979)认为,随着吸引力的发展,伴侣最初关注的是可以被交换的工具性的奖励。在这个阶段,信任是在最基本的可预测性水平上运作的,因为两个人都保护自己免受潜在的风险。然而,渐渐地,注意力转移到有关伴侣的潜在动机和人际关系的处理方式的证据上。

随着风险的承担和亲密关系的增加,伴侣对对方针对其需求的反应问题变得越来越敏感。对对方行为的解读侧重于,对方是否愿意牺牲自我利益,并对现在现已成型的重要亲密关系表示关注。根据Kelley的说法,这种人际归因的过程是判断伴侣是否爱你和关心你的基础。

在本研究中,通过引入对感知内在动机的测量来检验这些概念。我们信任模型的结构效度核心是,信任和对伴侣动机的信念之间的联系。我们的模型是基于这样的概念:信任模型中的信念感部分,将取决于一个人在多大程度上有信心将相当抽象和象征性的人际关系动机归因于他的伴侣。这些动机应该反映出一种内在的取向,超越了工具性动机潜在的为自我服务的基调。

实验结果与这个观点非常一致。反映内在的情感安全感的信仰感,与内在动机的归因密切相关,但与工具性目标的感知完全无关。

我们倾向于相信,上面概述的发展顺序大致描述了与这些不同感受有关的过程。然而,我们也相信,每个变量都会促进和加强其他变量的增长或下降。例如,信任可以助长一种安全感,这将帮助人们应对这种感觉,即与发展深层亲密的爱情有关的风险感和个体的脆弱感。

或者,与此相反,伴侣之间持续的冲突或伴侣不周到的行为的发生,可能导致一个人,不仅怀疑对方的动机,而且围绕信任问题体验到焦虑。如果这些例子确实描述了事实,而且这些感觉是在一个不断发展的因果循环中环环相扣发展的,那么调查人员可能会发现,他们很难在一个分步骤的模型中分离出一些阶段,来捕捉亲密关系和信任的增长过程。本研究的含义是,对这些问题进行更仔细的检查是至关重要的。

在物理学中,许多现象在他们变化的时候是最突出的。同样,当关系脆弱时,信任也可能处于转变过程中。因此,当压力或冲突造成对伴侣的信任出现问题时,可能是研究信任的最合适时机。这种观点提出了一种研究策略,即在受控环境中观察那些,经故意诱发的困扰或固有的更长期困扰的夫妇的互动情况。

这样的研究程序允许人们直接观察和测量夫妻社会互动过程中信任和人际感知之间的相互作用,而不是完全依赖回顾性的问卷调查。

关注正在处理冲突的夫妇,将使我们有机会研究另一个同样重要的研究问题–信任失败对关系的影响。一个奇怪的悖论是,虽然信任的建立是缓慢和困难的,但它似乎很容易就会被打破,这是众所周知的。此外,一旦信任被背叛,似乎就更难重新建立了。

随后的研究必须解决相关问题。例如,信任的哪一方面对生活事件最易有反应?“自己的伴侣是可预测的(而不是不稳定的)”的信念,可能是在压力下首先受到影响的,而强烈的信仰感可能帮助关系 “经受住 “冲突的风暴。

然而,某些关键事件,如不忠,甚至可能会破坏掉由信仰感创造的缓冲区。在这种情况下,可能信仰感的崩溃不可弥补的,遮盖掉信任的各个方面以及对伴侣的动机和随后行为的看法。我们提出的实证结果和理论开始揭示了信任在亲密关系结构中编织的复杂模式。还有很多研究需要展开,但是,解开这个谜题的实践和理论上的好处是相当大的。

John K. Rempel, John G. Holmes, and Mark P. Zanna University of Waterloo, Waterloo, Ontario, Canada

*前两位作者的顺序是随机确定的。本文报告的研究得到了社会科学和人文研究委员会授予第二作者的资助。我们要感谢 George Levinger 的有益评论。重印请求应发送至安大略省滑铁卢市滑铁卢大学心理学系 John K.. Rempel N2L 3G1。

— the end —

翻译作者 / 程啊

整理 / Zoli

编辑 / gorjuss

配图 / 电影《半生缘》

关注我们的社交媒体获取最新消息 微信:大侠心理,bilibili:王大侠心理,知乎:王大侠心理

关于考研的论文(关于考研的论文题目)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