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师范大学考研论坛(首都师范大学考研论坛官网)




首都师范大学考研论坛,首都师范大学考研论坛官网

2023年3月25日至26日,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和北京京西学校成功举办。这是京领主办的第三届诺奖创新论坛。在此次论坛中,京领坚持以创新为主题与基调,邀请全球知名学者和教育领导者,与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哈佛大学校级教授、剑桥大学副校长、全国知名国际学校校长们齐聚一堂,畅谈国际化创新人才培养,共话国际教育升级发展。

在此次京领诺奖创新论坛暨国际学校颁奖典礼上,首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国际部主任刘佳受邀作为全国名校代表,与诺奖得主、顶尖大学教授同台进行专题演讲。

嘉宾介绍

刘佳

首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国际部主任

北京师范大学外文学院硕士毕业

高级教师、海淀区骨干教师

学校介绍

首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是一所文化底蕴深厚、育人特色鲜明的百年学府,归属北京市教委和首都师范大学双重领导,是北京市首批市级重点中学和示范性高中校,被教育部人事部授予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光荣称号。学校师资力量雄厚,四修课程丰富,教学研究精神,拥有数学、语文、英语等海淀区中学九大学科教研基地。

2008年经北京市教委批准,首师大附中在北京市示范高中校中首个引入美国大学先修(AP)课程项目,率先研究实践并实现了AP课程教学的本土化、率先研发英语校本课程帮助学生准备托福、SAT(ACT)标准化考试。项目至今已有12届毕业生,办学经验充足,校友资源丰富。

合作校捷门棠学校创建于1759年,是位于美国费城的一所顶尖私立名校,在其250周年校庆日,时任总统奥巴马先生也亲笔呈上贺信。捷门棠学校师资雄厚,课程严谨,管理有序,每年都会有学生被美国顶尖大学及藤校录取,近几年先后有30名学生选择到宾夕法尼亚大学就读本科。两校在课程设置、升学指导、教师和学生交流等多方面深入开展合作,致力于培养世界一流人才,同时助力学生申请顶尖名校。

以今年2023届为例,59名毕业生被剑桥大学、帝国理工学院、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华盛顿大学圣路易斯、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康奈尔大学、弗吉尼亚大学、密西根大学安娜堡、乔治城大学、南加州大学、纽约大学、北卡莱罗纳大学、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等世界名校录取。2名藤校康奈尔大学录取更是今年的亮点。

嘉宾演讲

在此,京领独家放送首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国际部刘佳主任的精彩演讲,以飨读者。

以下是刘佳主任的演讲内容:

大家下午好。今天我想与大家分享的题目是:培育突破性创新文化。

我想围绕我们对突破性创新的理解和如何培育突破性创新文化,与大家分享我们的思考与实践。

突破性创新

首先,我想分享我们对突破性创新的理解。

刘慈欣在小说《三体》中,让我们在一个更加广袤的宇宙中接触到了外星文明。在这部小说中,最令我们感到震撼的是,人类科技发展了400年的战舰在三体文明的“水滴”面前不堪一击。为什么?因为人类的基础物理学知识没有突破性的发展,没有突破性的创新。

视线回到现实。在现实中,从1956年,约翰·麦卡锡首次提出人工智能的概念,到现在非常火爆的ChatGPT,人工智能已经深刻地影响到了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回溯人类历史,突破性的创新还包括我们民族的四大发明、西方蒸汽机的发明、电的发现和应用。这些突破性的创新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催化剂,它能够真正地推动整个人类社会的变革与发展。

培育突破性创新文化

如何推动突破性的创新?如何培育突破性创新文化?在教育的实践中,有两点非常重要:第一点是多样性,第二点是包容性。

多样性体现在包含了多样个体的集体。我们希望集体中的每个个体都能具有多样性。同质化难以突破,也难以催化创新。只有差异才能增加创新的可能性,只有来自不同背景和不同文化,拥有不同兴趣和不同爱好的人聚在一起,才能增加创新的可能性,尤其是突破性创新的可能性。

要想做到持续的创新,我们需要建立一种好的评价机制。只论对错的二维评价机制和成绩论的功利性短视评价无法匹配我们的多元性目标。我们要建立多维度的评价机制来取代这种功利性、短视的二元评价。多维度的评价机制体现在两方面:第一个方面是“评价什么”,第二个方面是“由谁来评价”。

在评价中,学业是非常重要的一环,但对学生的评价不应该仅限于评价学业。多维度的评价机制应该包含对学生的钻研精神、思想品德、学术热情、社会责任感、幽默感等的评价。我们不仅要从这些维度评价学生,还要把每个学生作为一个多元、多样的人去评价。

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个让我印象非常深刻的学生的例子。这个孩子目前是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的一名本科生。高中阶段他特别喜欢北京文化,他曾研究五塔寺的塔尖是什么时候消失的,并为此查阅了国内图书馆和国外图书馆的资料,通过研究,他推断塔尖实际消失的时间并非目前记载的时间。同样是出于对北京文化的喜爱,他还进入北京的胡同里,将磨刀匠的吆喝声、门发出的“咯吱”声、水轱辘转动的声音记录了下来,并建立了声音博物馆。从这个孩子的经历中,我们看到的不仅有他的成绩,还有他的坚持、热爱,以及他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这些都应该是评价一个孩子的重要维度。

在建立多元的评价机制之余,我们也要将对孩子的评价有机整合、统一,我们要以整个社会为范围,建立多元评价的概念。作为学校,我们更应该通过家校共育让家长和学生产生共识,即每一个学生都应该得到多元化的评价。

对于刚进入国际部的学生和家长,我们首师附国际部在第一次学生家长会中要做的就是让他们理解“什么是多元化的评价”以及“多元化评价的意义是什么”。同时,这一观念的深入人心并非一蹴而就,我们需要在日后的每一次家校沟通中不断地深化和强化它。当学生、家长和全社会都能将多元化评价视为人才培养或学生自身发展的导向性时,孩子们的多样性就会更加丰富,社会的创新力就会增加,社会实现突破性创新的可能性就会越大。

接下来,我想结合我们学校的学生科研项目来谈一谈我们是如何培育突破性创新文化的。

首先,为激发学生们的多样性,我们充分调动项目中老师们的积极性,让每个学科的老师都可以为学生们提供多个科学研究的话题,我们通过这种做法来满足学生们多元的爱好。

同时,我们也为学生们提供多个研究平台。我们不仅有校级科研平台,还借助首师大附中的资源,为学生们提供海淀区级、北京市级以及国家级的科研平台,旨在让每个学术水平发展阶段不同的学生都有机会得到他们想要的资源,进而得到并发挥他们的潜力。我们希望每一个拥有不同兴趣爱好的学生都能在研究中获得快乐,都能培养出探索精神,都能具备创新能力。

科研创新氛围需要被传递下去。为此,我们通过家校沟通,帮助家长们意识到科研的重要性。我们还注重让孩子们在科研中得到正反馈。为此,我们会让孩子们在大学申请材料中描述科研活动,让他们的努力得到体现。

我们希望通过激发多样性、维护包容性来保护孩子们的多样性,让孩子们在多样性和差异中激发创新能力。

我刚才提到过,差异越大,促使孩子们创新的动力就越大。为此,我们充分地依托合作学校——美国捷门棠学校的支持。捷门棠学校建校至今已有260余年历史,它坐落在美国费城,是一所非常著名的私立学校。我们让两个学校的学生共同研究同一项话题,并让两所学校的老师同时指导学生。我们希望在不同文化、多元文化的冲突下,学生们的研究热情和创新能力可以得到更大程度的启发。

我提到的内容与我们学校的沈杰校长提出的学生培养理念是一致的,即培育全面而又个性发展、自主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学生。在这一理念的指引下,我们的学生也得到了相应的发展,他们的学业水平能力和创新能力都得到了名校的认可,他们也纷纷获得牛津大学、剑桥大学、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杜克大学、西北大学等世界顶级学府的录取。我希望孩子们在未来的道路上,能够在创新能力方面得到更大的激发,希望他们在未来能够成为为社会创造突破性创新的人才。

以上就是我与大家的分享。感谢各位的聆听,谢谢大家。

论坛回顾

在诺奖得主、知名教授,以及众多国际学校校长和国际学校家长的见证下,京领诺奖创新论坛暨国际学校颁奖典礼圆满举办。京领重磅发布的系列榜单极具影响力、专业性,获得了更多的国际学校、国际学校家长和国际教育从业者的赞同、信任和支持。

京领作为高端国际化教育资源与服务平台,世界国际化学校排名评价、品牌传媒、科研教育推动者,将持续、深入地对中国国际学校竞争力水平进行研究与分析,深度挖掘国际学校特色,优化评价标准,推动行业升级,促进国际化创新人才培养。

京领将于2024年3月31日举办第四届京领诺奖创新论坛,有意向参与此次论坛的学校、家长可扫描下方二维码进行报名。

学校参与报名链接

家长参与报名链接

【点击进入京领国际学校大数据平台,

为孩子选择美好人生】

本文为京领原创出品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电话:010-82362348

微信:Kinglead-edu

京领家长圈

京领 KingLead

首都师范大学考研论坛(首都师范大学考研论坛官网)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