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年考研成绩(往年考研成绩怎么查)




往年考研成绩,往年考研成绩怎么查

周二,我在一文里,给出了这次天河区一模第一梯度线大概在570的预估,展开一下关于预估成绩和分数线的一些经验。

首先要说明的是,预估只是预估,根本没法验证是否准确。数据越多,相对靠谱性就越大,而这个预估仅基于网上流传的十分一段表,结合第一梯度线12%的比例,天河区考试人数以及天河区学生比例推算得出,大家可以有不同的看法。

接下来各区的一模,其实也可以采用类似的方式,前提是有一些可供参考的数据流出。

相比起来,其实网上流传出了一些学校2022中考的成绩参考数据,也是可以作为估分参考的。

学校采用不同的统计口径之下,哪些的含金量更高,哪些可以忽略,本届考生又该如何估分?下面我分享一下自己的经验。

我认为含金量最高的统计口径,是含有参考人数、各分数段考生人数(比例)的数据。

举例1:铁一天成。

学校2022年共有毕业生323人参加2022年广州中考,总分平均分655,最高分759。740分以上13人,有25.7%的学生成绩达710分以上,54.8%的学生成绩达670分以上,72.76%的学生成绩达630分以上。达普高录取控制线(545分)有288人,占比89.16%。

举例2:海印实验。

23人(占30.67%)的同学上第一梯度线(710);61人(占81.3%)的同学上第二梯度线(670);71人(占94.67%)的同学上第三梯度线(630);100%的同学上第五梯度线(550)。平均分690.58,最高分763(其中语文120分满分),最低分560。

如果你是这些学校的学生,甚至都不需要依赖区统考,而是每一次大考都可以以此为参考,参照自己的年级排名,去估算自己大概在一个怎样的水平。因为难度和改卷标准可以不一致,但是对年级所有人来说都是公平的。

如果没有详细到这个程度的,那么就要看看具体的数据有哪些。比如下面两个例子:

举例3:113中

学校第一梯度投档控制线上线人数为97人,比去年增加33人;第二梯度投档控制线上259人,比去年增加82人。其中最高分777分,700分以上134人,比去年增加89人;690分以上175人,比去年同期净增加111人。还有4位同学物理满分。48.45%的学生达到广州市示范性高中录取分数线。69.93%的考生达到广州市普通高中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

举例4:省实

770分以上11人,760分以上的考生共26人。前50名平均分为762分,前100名平均分为751分

这两个例子里面,113中缺失了630~690之间分数段的人数。其中690分以上公布人数,630分以下公布比例,推断不出总参考人数。但113的在读学生,大致还是能推断一下的。

至于省实这种数据,看上去非常美丽,但因为大部队的水平没有公布,所以对大多数学生来说其实是没有意义的。

实际上,大家看到的多数学校的中考成绩数据,介乎这两者之间。

另外,还有很多学校会公布校内顶尖学生的分数,顶尖班级的分数。这个意义更大的其实是小升初群体的参考,对中考定位的意义则不大。

但毕竟,全市有数百所初中,能够有比较详细数据的不过区区小一、二十所。这些学校的同学是幸运的,因为任何一次考试都是定位的机会。

如果不是这些学校的学生,那么区统考就是一次可以横向比较的机会。把自己在区统考的分数,放到有关键数据流出的学校里面参考,也可以对比来定位自己的水平。

此外,按照以往的经验,预计一模后,会有更多学校在内部家长会的时候放出一些数据,协助同学们定位。

但一些变数也是要留意的。

比如转公的民校,过往是有非常详细数据的,今年还有没有,先打个问号。

再比如今年是“摇一代”的中考,部分学校生源水平和过往相比有了不少的变化,故数据当然不能照搬。

很麻烦是不是?

是的,学生获知自己的成绩,本不该如此辛苦。老师告知学生和家长成绩,本不应如此偷摸。

往年考研成绩(往年考研成绩怎么查)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