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地理考研(学科地理考研考哪几科)




学科地理考研,学科地理考研考哪几科

回归地理学科的学科性,注重地理学科内在逻辑联系,情景的千变万化,也逃不出地理教材本身。这篇文章是在网上看到的,原文笔者的观点有见地,但是忽略了一个事实,那便是所有高考中考查的知识其实都能回归课本找到源。我们需要学生掌握的不是去记住一个知识点或者一个案例,而是透过教材的知识或者案例的分析能掌握一个具有地理学科性的思维习惯,我们称为地理素养。这种素养它提现地理学科的核心价值,让地理学科不同于其他学科。

这些所谓的“不出现在教材中的地理知识”实际上并没有脱离地理学科本身。诸如看到冰川山脉就应该想到这里海拔高或者纬度高,这就是地理素养,这就是地理思维习惯。看了下面的高考题,你认为你应该具备什么样的素养?下面的考察点教材上没有吗?

1中国冬季积雪分布

【例1】我国某公路长500多千米,南北贯穿了多冰川的山脉,并跨越了多条河流。公路南端海拔约1 070米,为山前洪积平原上的绿洲。该公路山区段每年9月底至次年5月底封路禁行。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该公路位于

A. 吉林 B. 内蒙古

C. 西藏 D. 新疆

2. 该公路山区段定期封路禁行主要是因为

A. 洪水频发 B. 路面积雪严重

C. 泥石流多发 D. 路面冻融沉降

3. 该公路北端海拔约750米,其所处的自然带是

A. 针叶林带 B. 山地草原带

C. 高寒草甸带 D. 灌丛荒漠带

【答案】1. D 2. B 3. D

【解析】1.读材料可知,材料中“公路南北贯穿了多冰川的山脉”,“公路南端为山前洪积平原上的绿洲”,说明该地气候干旱且山脉有冰川分布,排除AB选项;“公路南端海拔约1 070米”,青藏高原平均海拔4000多米,排除公路位于西藏,C错误,新疆地区符合材料中的“绿洲”与“多冰川的山脉”条件,D正确。故选D。

2.由上题分析可知,该公路位于我国新疆,结合材料“该公路山区段每年9月底至次年5月底封路禁行”,说明该公路禁行时段是该地一年中的低温时段,故路面积雪严重,B正确;该时段新疆处于冬季,气温低,不会在此时段出现路面冻融沉降,D错误;此时段积雪冰川难以融化,地处内陆,降水稀少,故洪水频发、泥石流多发不合实际,A、C错误。故选B。

3.由(1)题分析可知,该公路位于我国新疆。结合材料与题干,公路长500多千米,南端海拔约1 070米,南北贯穿了多冰川的山脉,北端海拔约750米,说明公路南北两端海拔较低,中间穿越横亘在新疆中部的天山山脉,沟通了南疆与北疆。公路北端海拔约750米,其应位于北疆,地处天山北坡、准噶尔盆地南缘的位置,气候干旱,降水稀少,故其所处的自然带是灌丛荒漠带,D正确;针叶林带应位于天山北坡降水丰富的山腰地带,海拔较高,A错误;山地草原带与高寒草甸带分布的位置海拔更高,B、C错误。故选D。

在学习河流补给形式的时候,我们经常会提到东北地区春季有积雪融水补给,西北地区则是以高山冰雪融水补给为主。其实我国积雪分布有三大地区:东北和蒙古东部地区、新疆地区和青藏地区。西北地区不仅有高山冰雪融水,在天山、阿尔泰山等山区还有丰富的积雪。

△中国平均积雪日数

2快递业流程

【例2】美国某快递公司最大的空运枢纽设在路易斯维尔机场。该机场是美国主要的货运机场之一。在机场周边聚集了诸如美国红十字会应急救援中心、汽车配件中心,以及乳制品、珠宝、手机制造等100多家企业。

1. 该快递公司在路易斯维尔机场附近需要配建大型的货物

A. 生产中心B. 分拣中心

C. 销售中心D. 质检中心

2. 多家企业在路易斯维尔机场附近集聚,主要是为了

A. 利用机场的基础设施B. 降低交通运输成本

C. 方便企业间产品交换D. 快速响应客户需求

【答案】1. B 2. D

【解析】1.路易斯维尔机场为该快递公司最大空运枢纽,其目的是通过机场快速运输货物到各目的地,而不是利用机场进行产品生产或销售,因此不需要建立生产、销售中心,A、C错;该机场附近分布有“美国红十字会应急救援中心、汽车配件中心,以及乳制品、珠宝、手机制造”等数量众多、类型多样的企业,因此为了将这些不同类型的产品快速运往不同地区,应建立大型分拣中心,从而快速、有序地完成货物的配送服务,B对;产品质量的检测主要是由政府相关部门负责,快递公司主要是提供产品的包装、运输、配送等服务,D错。

2.多家企业聚集在机场附近,有利于共享基础设施,但不能利用机场内部的基础设施,机场的基础设施是为机场运转服务的,A错;空运成本高,不利于降低运费,B错;汽车配件、乳制品、珠宝等企业间没有生产协作联系,企业间通常不需要产品交换,且要实现企业间的产品交换不一定要靠近机场,C错;它们集聚在机场附近,是为了利用机场快捷的空运条件,及时响应客户要求,将客户需要的货物以更快的速度送达,D对。

教材在介绍商业贸易时提到“商业贸易的主要环节”,也提到现代物流在商贸中的地位,但没有具体介绍时下流行的快递业。

△商业贸易的主要环节

快递业,是指承运方通过铁路、公路、航空等交通方式,运用专用工具、设备和应用软件系统,对国内、国际及港澳台地区的快件揽收、分拣、封发、转运、投送、信息录入、查询、市场开发、疑难快件进行处理,以较快的速度将特定的物品运达指定地点或目标客户手中的物流活动,是物流的重要组成部分,他的特点就是在于他的“快”字。

△快递业务基本流程

本题中提到的“分拣”,是将物品按品种、出入库先后顺序进行分门别类地堆放的作业。分拣是完善送货、支持送货的准备性工作,是不同配送企业在送货时竞争和提高自身经济效益的必然延伸。

3 湖泊相关概念

【例3】随着非洲板块及印度洋板块北移,地中海不断萎缩,里海从地中海分离。有学者研究表明,末次冰期晚期气候转暖,里海一度为淡水湖。当气候进一步转暖,里海北方的大陆冰川大幅消退后,其补给类型发生变化,里海演化为咸水湖,但目前湖水盐度远小于地中海的盐度。图6示意里海所在区域的自然地理环境。

(1)板块运动导致的山脉隆起改变了区域的地貌、水文和气候特征,分析这些特征的变化对里海的影响。

(2)末次冰期晚期里海一度为淡水湖,对此作出合理解释。

(3)分析补给类型发生变化后里海演化为咸水湖的原因。

(4)指出黑海、地中海未来演化为湖泊的必要条件。

【答案】(1)山脉隆起,里海与海洋分离,形成湖泊(湖盆)。山脉隆起,导致里海汇水面积缩小,湖泊来水量减少,湖泊面积缩小。山脉隆起,阻挡湿润气流,导致干旱,推动湖泊向内陆湖演化。

(2)气温仍较低,湖面蒸发弱;受冰雪融水补给;补给大于蒸发。

(3)有河流汇入,带来盐分;无出水口,盐分无法排出;地处内陆,蒸发强烈,导致盐度升高。

(4)非洲板块及印度洋板块(继续)北移(或板块运动趋势不变)。

【例4】贝加尔湖(如图)是世界上最深的湖泊,监测表明湖水深度还在加大。贝加尔湖湖底沉积物巨厚,可达8千米。

1.贝加尔湖形成于

A.地壳断陷集水 B.火山口集水

C.河流改道 D.滑坡阻断河流

2.贝加尔湖湖底沉积物巨厚,且湖水深度还在加大,说明

A.湖区降水量加大 B.入湖径流增多

C.湖盆在加深 D.入湖泥沙增多

3.贝加尔湖湖水更新缓慢的主要原因是

A.湖面蒸发弱 B.湖泊面积大

C.湖水盐度低 D.湖水深度大

答案 1.A 2.C 3.D

解析 第1题,读图可知,贝加尔湖比较狭长,而且与东部山地落差较大,结合题干信息“贝加尔湖是世界上最深的湖泊”可推断贝加尔湖是构造湖,是地壳断裂下陷集水形成的。故选A。

第2题,C对:由材料可知,贝加尔湖湖底沉积物巨厚,湖水深度还在加大,说明该地区地壳还在不断下沉,湖盆加深。A错:贝加尔湖位于俄罗斯远东地区,处于内陆,降水稀少。B错:入湖径流增多只会导致湖泊水量增多,与贝加尔湖湖水深度关系不大。D错:入湖泥沙增多会导致湖水深度变浅。

第3题,由题干信息可知,贝加尔湖是世界上最深的湖泊,水量巨大,再加上该地区降水稀少,水循环不活跃,因此更新缓慢。故选D。

湖泊是指湖盆及其承纳的水体。湖盆是地表相对封闭可蓄水的天然洼池。湖泊水量多少,还与集水面积有关。集水面积一般指流域面积,又称汇水面积或集水面积,是流域分水线所包围的面积。

△河流流域与分水岭

湖泊按成因可分为构造湖、火山口湖、冰川湖、堰塞湖、喀斯特湖、河成湖、风成湖、海成湖和人工湖(水库)等。按泄水情况可分为外流湖(吞吐湖)和内陆湖;按湖水含盐度可分为淡水湖(含盐度小于1g/L)、咸水湖(含盐度为1-35g/L)和盐湖(含盐度大于35g/L)。

△咸水湖和淡水湖一般成因示意图

湖水的来源是降水、地面径流、地下水,有的则来自冰雪融水。湖水的消耗主要是蒸发、渗漏、排泄和开发利用。

4各国劳动力成本

【例5】澳大利亚是一个地广人稀的发达国家,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本土汽车生产主要由美日几家大型汽车品牌公司控制,整车和零部件工厂主要布局在墨尔本、阿德莱德和吉朗等地(位置见下图)。1974年澳大利亚汽车生产以47.5万辆的产量居世界第10位。1988年澳大利亚政府开始实施取消进口汽车配额限制并大幅降低关税的政策,使世界各地的汽车大量涌入,原本多样化的本土汽车市场进一步细分,每种品牌和车型的车辆需求都较少,汽车生产成本也居高不下,2016年仅以16.1万辆的产量排在世界第32位。2017年10月20日,最后一条汽车生产线在阿德莱德关闭,宣告本土汽车制造成为历史。

(1)说明澳大利亚汽车生产存续期间,整车和零部件工厂布局在东南沿海地区的有利条件。

(2)分析澳大利亚汽车市场对每种品牌和车型的车辆需求都较少的原因。

(3)简述澳大利亚汽车生产成本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

(4)指出汽车生产的退出对当地城市经济发展的影响。

【答案】(1)开发早的城市地区,基础设施齐全,易于配套;人口密集,经济发达,是主要消费市场;劳动力充足;临海,港口多,交通运输方便。

(2)人口少,市场规模小;国土面积大,自然环境多样,对车的种类和型号要求多样;进口政策放宽后,国外汽车品牌进入加剧了本土汽车市场竞争,消费者偏好趋于多元化。

(3)(发达国家)劳动力成本高;汽车厂商难以通过规模生产降低成本。

(4)外资撤离,投资减少,经济下滑;相关配套产业萎缩或消失,产业结构发生变化(更突出发展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

【例6】自20 世纪70 年代开始,日本家电企业将组装工厂向其国外转移。图l 示意日资家电组装工厂转移目的地随时间的变化。

1.影响日资家电组装工厂不断转移的主要因素是

A.市场规模

B.劳动力成本

C.原材料成本

D.技术水平

2.20世纪90年代末,越南对日资家电组装工厂的投资吸引力已超过中国,但其日资家电组装工厂数量却远少于中国,主要原因是中国

A.市场规模大 B.技术水平高

C 劳动力素质高 D.基础设施水平高

3.在日资家电组装工厂向越南等国家转移的背景下,中国家电产业的发展战略是

A.加大政策支持,吸引日资回归

B.进口越南产品,替代国内生产

C.扩大生产规模,保持价格优势

D.加强技术研发,培育竞争优势

【答案】1.B 2.A 3.D

一般来说,发达国家或地区的工资水平高,欠发达国家或地区的工资水平低。近年来,中国经济发展迅猛,老龄化发展快,工资水平也上涨很快。以东南亚为例,中国是越南、柬埔寨等国家工资水平的三倍上下。

△2019世界各国人均收入

5春季天气系统活跃原因

【例7】如图为春季T时刻亚洲部分地区的海平面气压分布图。

(1)指出控制图示区域的两个气压系统及位置关系。

(2)T时刻该区域的锋面数量发生了变化。推测T时刻前该区域锋面的数量,并分别说明锋面形成的原因。

(3)预测P点将要发生的天气变化。

(4)说明该区域春季天气系统活跃的原因。

答案 (1)高压;低压;高压位于低压西北。

(2)3个。在低压(气旋)中,四周空气汇集,北上的暖空气与南下的冷空气之间形成锋面,气旋逆时针旋转,形成冷锋和暖锋两个锋面。(冷)高压内的冷空气东移南下,形成冷锋。

(3)暖锋过境,降水概率高,气温升高;暖空气控制,天气转好,气温较高;冷锋过境,气温下降,可能有降水,风力加强;冷空气控制,晴朗,气温较低。

(4)中低纬升温快,(高纬尚未明显增温,)南北温差加大,气压梯度大,大气运动快(冬季风与夏季风转换期,天气系统交替控制)。

【例8】龙卷风是大气中强烈的涡旋现象。湿热气团强烈抬升,产生了携带正电荷的云团。一旦正电荷在云团局部大量积聚,吸引携带负电荷的地面大气急速上升,在地面就形成小范围的超强低气压,带动汇聚的气流高速旋转,形成龙卷风。如图示意美国本土龙卷风发生频次的分布。在美国龙卷风多发区,活跃着“追风人”,他们寻找、追逐、拍摄龙卷风,为人们提供龙卷风的相关信息。

解释美国中部平原龙卷风春季高发的原因。

答案 北美大陆春季中低纬升温快,南北温差加大,气压梯度大,冷暖空气交汇频繁、强烈。

中纬度地区,为何在春季时天气系统活跃?这里所说的天气系统主要是指锋面系统。而要形成锋面系统,则需要冷暖气团的运动。

冬季,中纬度较为稳定地受冷气团控制;夏季,中纬度较为稳定地受暖气团控制。春秋季,冷暖气团势力互有进退、频繁互动,在中纬度形成交汇相遇的舞台。以春季为例,低纬由于正午太阳高度角增大、白昼时间变长,气温回升快,而高纬还未明显增温,南北温差加大,这导致气压梯度大,冷暖气团运动快,共同演绎着一幕幕阴晴雨雪的天气“短剧”。

6气流抬升的类型

【例9】龙卷风是大气中强烈的涡旋现象。湿热气团强烈抬升,产生了携带正电荷的云团。一旦正电荷在云团局部大量积聚,吸引携带负电荷的地面大气急速上升,在地面就形成小范围的超强低气压,带动汇聚的气流高速旋转,形成龙卷风。如图示意美国本土龙卷风发生频次的分布。在美国龙卷风多发区,活跃着“追风人”,他们寻找、追逐、拍摄龙卷风,为人们提供龙卷风的相关信息。谭老师地理工作室综合整理

(1)读图,指出龙卷风多发区湿热气团的主要源地、抬升的原因,以及气流发生旋转的原因。

(2)分析美国中部平原在龙卷风形成过程中的作用。

(3)说明龙卷风被人们高度关注的理由。

答案 (1)主要源地:墨西哥湾。

抬升原因:与北来的冷干气流(气团)交汇,湿热空气抬升;(地处中低纬,太阳辐射较强)下垫面温度较高,(湿热)空气受热抬升;湿热空气抬升过程中,水汽凝结,释放热量,加热并进一步抬升空气。

旋转原因:地转偏向力的作用。

(2)地势平坦,对气流旋转阻挡作用弱(摩擦力小);平原南北延伸,面积广大,利于(南北向)冷暖气团交汇。

(3)强烈的涡旋,从地面至云端,壮观;历时短,局地性强,不易见到;破坏力大,对生命财产构成巨大威胁。

大气上升的四种主要机制(辐合上升、对流上升、地形抬升、锋面抬升),对应的四种常见降水类型(台风雨、对流雨、地形雨、锋面雨)。

同一天气中,大气上升的机制可能不止一种,如中纬度的锋面气旋,中心气流是辐合上升,低压槽附近可能出现锋面抬升。

7数据中心与数据中心

【例10】数据中心是用特定设备在互联网上传输、存储数据信息的场所。数据中心的规模以设备运行耗能的多少来衡量,规模越大,运营成本越高。2010年之前,我国的数据中心一般规模较小,主要布局在东部沿海地区。2010年之后,一些大规模的数据中心开始在中西部地区布局。位于贵州省中部的贵安新区(国家级新区,位置见下图),因气候凉爽、用电成本较低、自然灾害少等优势,吸引了数十个大规模数据中心在此集聚,快速发展成为我国南方最大的数据中心基地。

(1)说明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建设数据中心的主要优势。

(2)分析数据中心在贵安新区集聚的有利条件与集聚发展的益处。

(3)如果把数据中心的数据比喻为“原料”,指出贵安新区利用这些“原料”可以发展的产业。

(4)东部沿海地区的一些数据中心开始采取节能降耗措施。你认为目前贵安新区的数据中心是否有必要这样做?请表明观点并解释原因。

答案 (1)通信和市政基础设施配套较好,有利于数据中心建设和维护;接近用户且有人才优势,方便数据的分析与利用。

(2)集聚的有利条件:国家级新区,有政策优惠;有气候、水和电价等优势,可大幅降低运营成本;临近贵阳和安顺,便于对接或利用城市基础设施和社会服务设施等。

集聚发展的益处:可以共享基础设施,节省个体数据中心建设与运行的成本;有利于数据中心之间的联系,促进相互间的交流和合作。

(3)数据加工、数据分析、数据交易、数据服务、智能制造等。

(4)没必要。因为贵安新区气候凉爽,电力资源丰富且电价低,没必要支付节能降耗的成本。

有必要。因为节能降耗有利于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是可持续发展模式。

数据中心是用特定设备在互联网上传输、存储数据信息的场所。

△数据中心选址需求

大型数据中心其选址主要考虑气候环境、能源供应,小型数据中心则会考虑市场需求。另外,网络设施、地质条件等也是影响因素。

△数据产业链

数据产业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从狭义上来说,数据产业从技术效果上看主要是数据准备、数据挖掘和可视化,即:对数据资源进行合理开发、对数据资产进行有效管理,直接商品化数据产品,涵盖数字出版与文化业、电子图书馆和情报业、多媒体业、数字内容业、领域数据资源开发业、行业数据资源服务业等,当前已有的数据创新有网络创作、数据营销、推送服务、商品比价和疾病预控等。从广义上来说,数据产业包括涉及狭义意义上的上下游关联行业,依次具体是:数据采集、数据存储、数据管理、数据处理、数据挖掘、数据分析、数据展示,以及数据产品评价和交易。

8中国的优势

【例11】俄罗斯是世界重要的天然气开采和出口国。2017年12月8日,中俄能源合作重大项目——亚马尔液化天然气项目正式投产。该项目集天然气勘探开采、液化、运输、销售于一体,是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后实施的首个海外特大型项目。俄罗斯为该项目配建了港口。由于自然条件的限制,该项目采用模块化施工方式,即将生产线和相关建筑设计成一系列的模块,由全球多地工厂制造,然后运至项目施工现场拼装。模块体积大,重量大,最大的模块重量与艾菲尔铁塔相当。该项目以中国、日本等亚洲太平洋沿岸国家为主要目标市场。中方企业全方位参与设计和建造,数十家企业承揽了85%模块的建筑。该项目超过60%的模块和零部件经白令海峡—北冰洋航线运至项目施工地。下图示意该项目的位置。

(1)简述俄罗斯配建港口对该项目及周边区域发展的经济价值。

(2)说明采用模块化施工方式对该项目建设的益处。

(3)分析开发白令海峡—北冰洋航线对提高该项目产品(液化天然气)市场竞争力的作用。

(4)指出在该项目合作中体现的中俄两国各自的优势。

答案 (1)对本项目的经济价值:(该项目)运输量巨大,保证该项目建设和运营,可以获得长期、稳定的经济收益。

对周边区域发展的经济价值:为俄罗斯北冰洋沿岸地区及北冰洋上的经济活动提供基地;促进鄂毕河沿岸地区对外贸易的发展,为鄂毕河出海航运提供中转服务。

(2)(该项目)工程量巨大,设计成不同模块,可以由不同地区的工厂同时生产,缩短工期;模块运至现场拼装,减少现场(恶劣自然条件下)施工的时间和难度。

(3)中国、日本(太平洋西岸的亚洲国家)是其主要销售市场:开通白令海峡—北冰洋航线,(与苏伊士运河—大西洋航线相比,)大大缩减产品的运输距离和运输时间,降低运输成本,从而降低产品销售价格,提高其在全球天然气市场的竞争力。

(4)俄罗斯优势:资源(能源、天然气)丰富,(天然气勘探开采、液化)技术强。

中国优势:资金雄厚、制造业实力强、运输能力强、市场需求大等。

中国是人口第一大国,给中国提供了丰富的劳动力和广阔的市场。在2010年中国GDP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资金雄厚。2010年中国制造业有200多种产品产量居世界第一位,中国已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工业生产大国。

9鱼类生长条件

【例12】白斑狗鱼肉质细嫩,营养丰富,有“鱼中软黄金”之称。白斑狗鱼是肉食性鱼类,适宜在16℃以下的水域产卵繁殖,分布于亚洲、欧洲和北美洲的北部冷水水域,栖息环境多为水质清澈、水草丛生的河流,在我国仅见于新疆的额尔齐斯河流域(下图)。该流域是我国唯一属北冰洋水系的河流。

(1)根据支流的分布特征,分析图示额尔齐斯河流域降水分布特点及成因。(8分)

(2)分析图示额尔齐斯河流域适合白斑狗鱼生长繁殖的自然条件。(8分)

(3)说明白斑狗鱼产量低的原因。(6分)

【答案】(1)分布特点:该流域降水北多南少。

原因:地处大陆内部,气候干旱。但北部山地为(西风)迎风坡,山体高大,能拦截水汽。

(2)支流发源于高山地区,水质好;纬度高,加之受高山融雪影响,水温低;干流流速较缓,水草丛生;河流下游冷水鱼可逆流而上(可构成统一种群)。

(3)生长繁殖的环境要求特殊,适宜生长繁殖的水域少;水中生物量低,饵料少;水温低,生长缓慢。

【例13】维多利亚湖是世界第二大淡水湖,湖面海拔1 134米,鱼类资源丰富。尼罗河鲈鱼是体型最大的淡水鱼之一,属肉食性鱼,原产于尼罗河、刚果河等非洲河流中。20世纪50年代,尼罗河鲈鱼被引入维多利亚湖,并迅速繁殖。该湖的尼罗河鲈鱼经捕捞、加工后多销往欧洲,成为昂贵的美食。下图示意维多利亚湖的位置及周边水系。

(1)分析阻碍尼罗河鲈鱼游入维多利亚湖的自然原因。(6分)

(2)分析尼罗河鲈鱼在维多利亚湖迅速繁殖的自然条件。(6分)

(3)分析尼罗河鲈鱼迅速繁殖对维多利亚湖鱼类资源及捕捞业的影响。(6分)

(4)说明尼罗河鲈鱼的引进对维多利亚湖沿岸地区经济发展的贡献。(6分)

答案:(1)(维多利亚湖)处于相对封闭的高原盆地中(北部唯一出口通向尼罗河);湖泊海拔高,尼罗河上游多瀑布,阻挡了尼罗河鲈鱼游入维多利亚湖。

(2)维多利亚湖湖面广阔,为体型大的尼罗河鲈鱼提供了广阔的生存空间;湖中鱼类为尼罗河鲈鱼提供充足的饵料。

(3)尼罗河鲈鱼体型大,食量大,导致一些原有鱼类数量迅速减少甚至灭绝。(尼罗河鲈鱼体型大,捕捞技术和方法与当地传统不同,)冲击当地传统捕捞业,同时出现专门捕捞尼罗河鲈鱼的捕捞业。

(4)产量大,价格高,(国际市场需求量大,)出口创汇;捕捞、加工、运输等产业随之发展,扩大就业,促进相关产业发展。

渔业资源的丰富程度首先跟水域面积(淡水、海水)有关,海洋渔场则跟饵料、水温等有关。

题目中提到的两个点;一是河流流速慢,有利于泥沙沉积,从而给水草生长提供固着环境。二是河流下游冷水鱼可逆流而上(可构成统一种群),是因为同一物种的某些冷水鱼种因地理障碍分布在不同区域 ,逆流而上使原本分布在不同区域的小种群汇集成了较大种群。

10可能蒸发量与实际蒸发量

【例14】下图示意我国西北某闭合流域的剖面,该流域气候较干,年均降水量仅为210毫米,但湖面年蒸发量可达2 000毫米,湖水浅,盐度饱和,水下已形成较厚盐层。据此完成6~8题。

1.盐湖面积多年稳定,表明该流域的多年平均实际蒸发量

A.远大于2 000毫米 B.约为2 000毫米

C.约为210毫米 D.远小于210毫米

2.流域不同部位实际蒸发量差异显著,实际蒸发量最小的是

A.坡面 B.洪积扇

C.河谷 D.湖盆

3.如果该流域大量种植耐旱植物,可能会导致

A.湖盆蒸发量增多 B.盐湖面积缩小

C.湖水富营养化加重 D.湖水盐度增大

【答案】1.C 2.A 3.B

【解析】 第1题,由材料可知,该闭合流域年均降水量仅为210毫米,水下已形成较厚盐层,因此湖泊水量的损失不用考虑湖水的下渗。盐湖面积多年稳定,说明湖水实际蒸发量和降水量大致相当,因此答案选C。

第2题,实际蒸发量差异主要取决于地表可供蒸发的水量的多少。从图中可以看出,坡面区域坡度大且以基岩为主,地表水难以存留且下渗少,导致土壤中含水量少,因此该处的实际蒸发量最小,答案选A。

第3题,如果该流域大量种植耐旱植物,需要引水灌溉,使入湖水量减少,湖泊的面积缩小,湖盆蒸发量减少。湖水盐度已经饱和,入湖水量减少不会影响湖泊盐度,同时种植植被不能导致湖水的富营养化,因此答案选B。

水由液态或固态转变成气态,逸入大气中的过程称为蒸发。在一定时段内水分经过蒸发而散布于大气中的水量,以mm计。

新疆吐鲁番盆地的托克逊,气象站测量的年蒸发量是3700mm。有人就说那里的蒸发量大得惊人。然而实际情况是那里的年降水量不足10mm厚。所以当地自然条件下可以提供的蒸发量最多也就是10mm。这与37000就差了370倍。

10mm是托克逊的实际蒸发量,3700mm是最大可能蒸发量。

(一)河流的冲淤原理

1.淤积原理:当上游来沙量大于本河段的水流挟沙能力时,产生淤积,河床升高;

2.冲刷原理:当上游来沙量小于本河段水流挟沙能力时,产生冲刷,河床下降。

3.交替原理:同一河段:河流的侵蚀与堆积往往是“你强我弱”,交替进行;一般,流量大时(汛期),侵蚀为主;流量小时(枯水期),以堆积为主。

4.河流冲淤地貌的形成过程思路分析

【提示】

当上游来沙量等于本河段的水流挟沙能力时即为冲淤平衡。但河流的水文条件是不断变化的,冲淤作用受多因素影响。短时间尺度下,平衡只是相对的、暂时的,冲淤不平衡才是常态。

(二)河流冲淤的影响

河流冲淤影响河床形态和河流附近的地貌,河流地貌主要包括河流侵蚀地貌,如沟谷、瀑布、阶地等,又包含河流堆积地貌,如冲积扇、河漫滩、三角洲等。

(三)河流冲淤过程的考察方向

1.冲淤过程的影响因素:

在分析冲淤这类问题时,需要紧紧抓住来沙量和水流携沙力这两个关键变量,那它们有哪些影响因素?

①径流量:一般来说,径流量越大,冲刷侵蚀能力就越强。

案例:黄河每年都会进行调水调沙,通过水库的大量泄水,以较大流量集中下泄,形成人造洪峰,进而加强对下游河床的冲刷能力,减少河床淤积。

②流速:流速越快,搬运能力越强,河流以冲刷侵蚀作用为主;反之,如流速越慢,则以淤积为主。一般来说强降水过后,当河流流速降低时泥沙会快速沉积,导致河床增高。

③含沙量:河流含沙量大,对河床的侵蚀能力弱。

含沙量的多少:又与地表物质疏松程度、植被覆盖情况、降水强度(坡面侵蚀冲刷)、支流多少(带来更多泥沙)等因素密不可分。

④水位变化:河流汛期水位高、水量大,以侵蚀作用为主;枯水期水位低、水量小,以淤积为主

⑤工程建设:

水利工程的建设(如修建水库、大坝等),起着拦沙蓄水、调节水流等作用,影响着冲淤平衡;而河道的加固,也能减少河流对堤岸的冲刷。

⑥海水作用:

在河口地区,由于海水顶托,造成水流流速减慢,或沿岸洋流携带了大量泥沙,这些情况都会加剧淤积作用;而潮汐(海浪)作用强,携沙能力大的区域,侵蚀作用也可能会增强。

⑦河岸岩性和河道宽窄等因素,也会影响河流冲淤平衡

河岸岩性越坚硬,抗侵蚀能力越强。还有,如果河岸土体中的黏粒含量大,抗冲性也会增强。黏性土层越厚、黏粒含量越高的河岸(整体结构稳定),其整体抗冲能力更强。(反例:黄土高原)

宽河道,流速减慢,有利于泥沙淤积;河道狭窄流速较快,有利于侵蚀(狭管效应)

试题链接:

孤东近岸海域位于黄河三角洲附近,该区域拥有大量土地与油气资源,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产区和产油区。下图示意孤东近岸海域不同年份5 m等深线变化情况。据此完成1~3题。

1.孤东海域岸线1976—2014年冲淤变化规律

A.强淤积—弱淤积—弱侵蚀—强侵蚀

B.弱淤积—强侵蚀—弱侵蚀—强淤积

C.强侵蚀—弱侵蚀—弱淤积—强淤积

D.强侵蚀—弱淤积—强淤积—弱侵蚀

2.图示①~④处距黄河河口三角洲最近的位于

A.①处 B.②处 C.③处 D.④处

3.为减缓岸线后退对油田生产的威胁,可采取的措施是

A.黄河调水调沙 B.河口人工改汊

C.上游大坝修建 D.流域植树造林

参考答案:A D B

第1题图示1976—1986年较1986—1996年5 m等深线向海洋方向推进距离大,故冲淤变化规律是强淤积—弱淤积,1996—2002年较2002—2014年5 m等深线向陆地方向推进小,故淤变化规律是弱侵蚀—强侵蚀,故选A项。

第2题,图示1976—2014年间,④处5 m等深线不断向海洋方向推进,故④处一直以淤积为主,可推出④处最靠近黄河河口三角洲,故选D项。

第3题,黄河调水调沙具有季节性且时间短,难以对河流入海沙量造成重大影响,排除A项。上游修建大坝以及流域植树造林会减少入海泥沙,进而造成海水侵蚀海岸,排除C项和D项。河口人工改汊可引导泥沙向北注入孤东海域增加孤东海域泥沙淤积,减少海岸侵蚀,故选B项。

(2019年新课标全国卷Ⅲ)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某河发源于美国内陆高山,河流上游河段受季节性融雪和大气降水补给。7月后主要受降水补给,降水多为暴雨。该河段流量和含沙量年内变化大,但河面宽度变化不明显。右图示意该河段典型河流断面不同时间的水体形态。

(1)对该河段河面宽度变化不明显的现象作出合理解释。(4分)

(2)指出4~6月该断面河水深度的变化特征,并说明原因。(6分)

(3)分析8月该河段河底淤积的原因。(4分)

参考答案:

(1)(地壳抬升)河流下切(未摆动);单一岩性(岩性相近)河岸,河岸直立。

(2)变化特征:深度增加。

原因:融雪补给为主,流量持续增长,水位上升;

融雪补给为主,含沙量低,流速持续加快,侵蚀河床。

(3)降水补给,(坡面侵蚀强)河水含沙量高;径流量与流速变率大,流速降低时泥沙快速淤积。

给大家分享的是历年来高中地理高分解题技巧,亲测,实用。

01

选择题解题技巧和规律

(一)选择题的命题规律

1.选择题的命题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很少有单一知识点题,多数是前勾后连,牵扯几个知识点,但深度不大,所以同学们只要认真分析,作对没问题。

2.多为连题型选择题(一个材料包括二至三个选择题),所以每组题的第一个特别重要,第一个思路就错了后面两题很可能也被带沟里了。

3.选择题内容更加关注社会热点,所以呈现在你面前的一定是你没见过的,但万变不离其宗,考的还是那些原理,所以不要被表面的材料吓住。统览给出的几道选择题,看一下它们之间是否具有条件继承关系、后面题目对前面题目有无启示、每道题用哪个条件,所有条件是否都用到了。

4.给的材料与你的日常认知相冲突,如新加坡明明是热带雨林,但问为什么水资源短缺;我们平日学的是河口附近的泥沙沉积由河流带来,但高考给你的材料是某条河流泥沙的多少由海潮决定;我们平日做的题都是常住人口大于户籍人口,但高考给你的图却是户籍人口大于常住人口;我们平时学的河流峡谷地貌都是由河流下蚀形成,但到高考时答案却变成了“地壳”发生了上升运动。我们觉得森林的土壤熟化度高,磷的含量应该更高,但由材料推导出的答案是高海拔的草甸最高,因为再往上突然一点也没有了。因此我们面对今年的高考题也要有这种思想准备,一定要根据材料推导答案。只有从材料中找不到答案时才调动旧知。(这条也适用综合题)

(二)应试策略

1.沉着冷静,相信自己判断

2.认真审题,选择题材料两种呈现方式,一种是区域图(有时用文字描述的方式呈现,不给图,但考的是图),这种题,注意时间、空间,即我们常说的时空分布,勾画关键词,限定词,特别注意图例、图例、图例(重要知识说三遍)。另一种是统计图或统计表,这类题除找准关键词、限定词外,特别注意纵横坐标代表的意义和数量值,然后在分析时注意时间变化,而不是只注重空间变化。

3.先易后难,跳过难题或自己认为没有把握的题目,回头再做。高考有20%的分数不是为我们准备的,放弃吧。

4.认真检查,但不要轻易改动答案。但第一组题可以改动答案,因为这组题是容易出错的,开始心浮气躁的,错的概率大。其它也不是说不能改,如果你明显觉得错了该改就改呗。

(三)应试技巧

1.做到“三审”:一审材料(加以引申、延展),把很专业的术语转化为人话(你能懂的话);二审题干设问(画出关键词、限定词);三审选项(找出合理、正确并与材料和题干设问有关的选项)。

2.选择题看到平时从未遇见过的陌生表达语的选项,要慎选,可能是正确答案。(只是可能,有的学生不会的知识点太多,乱用还埋怨老师)。

3.慎用宏观的知识点去解释和推理微观或小区域的题(高考题喜欢考矛盾,考特例)。做大区域的题时,勿钻牛角,想常识(这种题现在很少了)。做小区域题还真得需要钻点牛角,找与材料有关的选项,不要犯经验主义错误。

4.平日的模拟题多用排除法,三同一不同选一不同,但高考题的水平多高呀,很少给你这样的机会,多用直选法,也就是找出与设问相关度最大的选项。但如果出现用排除法的题也不妨一用,如高考考的是新情境、新名词、新区域,往往排除三个最熟悉的选项,而选择最陌生的选项。选择题的最后一句话要特别注意,关键词往往在这里。当然,隐藏在设问中的限定词更重要

5.实在不会做的题就跳出来,不看材料,只看答案。例如2016年某题目“与坡度有关而与海拔无关的是”,气温随着海拔升高而降低,不选;降水迎风坡随着海拔升高先增加后减少,不选;水热状况都变了,植被肯定变化,不选;最后只能选最不熟悉的积雪厚度。

6.选择题做完抓紧涂卡,涂完检查一遍,以免出现涂错的情况,45分钟之内必须把与选择有关的工作全部干完(所有文综选择题)。

7.选项错误的几种情况:

(1)因果颠倒(2)前后矛盾(3)表述绝对化(4)概念混淆(5)表述错误或不完整(6)以偏概全,以点带面(7)与题干设问无关

02

综合问答题解题技巧和规律

(一)下笔前的准备工作

读完了材料之后不要急于下笔写答案,在下笔做题之前先做四个工作:一是找出设问中的行为动词(描述、分析、说明、提出等);二是找出设问中的关键词(特点、原因、意义、建议等);三是找出设问中的限定词,以确定答题方向;四是找出与该设问有关的图文信息(特别是图中信息),而不是所有信息。(各省市试卷例如北京卷、天津卷等都是一段材料后对应一个题干设问,感觉就简单,我们需要做的就是把一堆材料分成不同的区块,与相关的设问一一对应)

统计近八年全国卷,行为动词有:

①简述(阐述):简单扼要叙述,根据材料罗列要点;

②分析:对地理事物或现象予以剖析、分解,分析原因,表明结果。

③说明(解释):对原理、成因、规律进行说明;其中原理、成因类相当于分析,规律特征类相当于简述

④推断(判断):根据事实或前提推论。

⑤推测:根据已经知道的事物来想象不知道的事情;

⑥提出(指出):下一步准备怎么干,提出论点看法,提请考虑干什么。

平日考试还经常用到

⑦对比(比较):列表比较相同、相异、相反、相似的地理事物,可先后对比或并列对比;分析相同事物之间的差别、不同事物之间的联系;

⑧评价:对地理环境、措施、对策、布局进行实施可行性评价或优势与不足评价。

这几年对这些行为动词的要求虽然比以前宽松了,但对于分析(必须有因果)、对比(两个方面都答)、评价(正反两方面)还是要特别注意的。

关键词最重要,主要有以下四类

1.特征(特点、差异、变化)。对应的行为动词一般是“简述”,思维含量最低,就是把图或文中的信息概括一下,例如根据等高线判定地貌特征可以从“以何种地形为主”“地势的高低起伏”“各种地形的分布(此条只大范围地区用)”等方面答;而人文地理特征可以从规模大小、商品率高低,科技水平高低等方面组织答案。差异就是对两地的特征进行比较找出不同。变化就是对同一事象找出时间差异。

2.原因(条件、依据、理由、来源、区位优势、各自优势)。这些成因类的题,“依据”最好回答,把图文材料中与设问有关的论据表述出来即可;“原因”这个关键词考的最多,对应的关键词是分析或说明,必须有因果,有时还要交代一下背景(分值多的时候是个得分点,分值再多的话结论也是得分点);“理由”介于依据和原因之间,有时是依据,有时是原因;“条件”类似于原因,分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但组织答案比原因简单些,与材料的相关性更大些,原因分为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条件分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但条件又分为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区位优势即有利的(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

3.影响(危害、贡献、价值、益处、利益、作用)。影响分不利影响(危害)和有利影响(贡献、价值、益处、利益、作用),从对经济、社会、和自然环境三个方面组织答案。高考题总是很小的切口,所以一定是让你分析其中的某一方面,例如“经济价值”“对环境带来的不利影响”等,注意答环境影响时捎带着说一下带来的次生灾害。

4.措施(办法、建议),对应的行为动词一般是提出、指出等,也就是下一步怎么干。模板有工程(技术)措施,生态措施,管理措施、意识措施。但高考题设问很细小,一般是让你从某一个方面往深处挖掘。

(二)语言表达时要落实三要领

1.条理性:一个问题答一段,每答完一句空出两三个字的空隙再答下一句。这样条理清楚,脉络分明,也可分点叙述;不要自始至终一个段落,连标点符号也点不全。两个方面答题前缀上关键词。

2.层次性:把最精彩最重要的放在前面,以免给阅卷教师造成不分主次、不着边际的不良印象。尽量少而精,问什么答什么。但如果没把握,怕漏答知识点,根据目前的评分标准,则不如适当多答(注意是适当)。

3.完整性:答题时要求将地理原理与题目设问之间串以一个个地理链,使之巧妙相接,尽量具体详细,但如果没把握,可适度模糊处理,否则可能会自露马脚。 不要忘了最后的结论,有很多时候结论是得分点。

再碎念几句:

1.对于平时大题易失分的同学,若总分8分,可分答5条。材料分析模板活用。区域题,最后要点真的凑不够了,生拉硬扯往地形和气候两方面考虑,综合题想清楚原理大胆写,每个要点都有因有果,论证充分。千万别每个要点三个字五个字。认真读题,综合题材料都比较精炼,没一句废话,要将材料吃干榨尽,图及图例,有时候占到了三分之一的答案。

2.大题答完后感觉答的不理想时,仔细看一下图例,图例中没有多余的信息,如果你的答案没有考虑这些信息,往往忽略了这部分的得分点。

3.两个选修题就答环境保护,除非连读三遍材料还是一点也不懂,可以尝试答旅游地理。一旦选择就不要更改,千万别答了三行了,一看答不下去了,再用笔划掉选择另一个题目。

地理考试中考生常见的能力问题

①审题不到位,不理解,不全面。题目没看完就开始作答。

②读图和提取资料信息能力差,不能充分挖掘解题条件。

③不能准确认定区域位置,对地理空间位置的相互关系把握不准。 所以碰到世界地理的题应该先把七大洲轮廓图用几何图形画出来,考小图想大图。

④审题时不善于抓住关键词,不能准确理解题目的设问重点,导致答非所问。

(三)综合题答题过程

第一步审材料:看完所有文字、表格或图材料,文字要画出关键词,进行材料概念引申,挖掘图表中直接和暗含的条件,包括图例、注记、数字、线条、方向、经纬度、关键地点等,分析材料含义和用意,可能用在什么地方,然后将所有能用的条件归纳,准备用。

第二步审设问:找出行为动词,关键词,限定词,注意限定词有时好几个,而这几个方面正是答题的方向。通过题目中的问题,先将材料吃干榨尽,找出与本问题相关图文信息,调动自己的知识储备,联系平时所学的地理概念、原理,形成答题框架系统。如分析某地的农业区位因素,需要用到地形、气候、土壤、水源等自然条件和交通、市场、政策等社会经济条件。

第三步语言表达:用自己形成的答题框架系统,联系题目给出的条件,进行逐项表达,每个要点二句话。

第四步检查答案和条件:看所给条件是否全部用上,与答案进一步对应补充。 综合自启心地理等

学科地理考研(学科地理考研考哪几科)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