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三峡学院研究生(重庆三峡学院研究生院)




重庆三峡学院研究生,重庆三峡学院研究生院

来源:2022第三届中小金融机构数智化转型优秀案例评选

获奖单位:重庆三峡银行

荣获奖项:风控创新优秀案例奖

一、项目背景

随着数智化技术的发展,银行开展的交易与信贷类业务也日益丰富。多元化的业务场景,更便捷的操作,更优质的客户体验,意味着更加智能化的流程设计,更高效的响应需求以及更严格的风险控制标准。重庆三峡银行为了搭建更加精细化、高效化、数智化的风险控制体系,启动了“三峡盾”智能风控平台建设。平台建设主要分为3个阶段:第1阶段建设支持交易类业务的反欺诈风控决策引擎,逐步对接三峡付、手机银行等电子渠道,实现收单、转账、登陆等多场景实时反欺诈监控。第2阶段建设支持信贷类业务的大数据风控决策引擎,基于行内外数据开发风险模型,实现线上业务实时智能审批。第3阶段整合大数据风控决策引擎与反欺诈风控决策引擎,搭建“双擎”架构的“三峡盾”智能风控平台,覆盖手机银行、智能柜台、微信银行等电子交易渠道,支持线上信贷业务实时智能审批,辅助零售及小微线下信贷业务人工审批,实现场景兼容、业务互联、数据互通。

二、项目方案

“双擎”之一的大数据风控决策引擎作为信贷业务数智化的核心板块之一,承担了线上信贷业务实时智能审批,辅助线下信贷业务人工审批的职责。授信系统将客户进价信息传输至决策引擎,决策引擎根据业务场景、产品种类及客户身份等信息,通过行内大数据平台查询风险模型所需的各项外部数据。执行反欺诈准入筛查、业务准入筛查、信用评估模型及额度利率计算策略,并将审批结果返回授信系统。在辅助人工审批的线下业务场景,同时生成包含客户基本信息、风险特征、关键风险指标等信息的风险报告,供审查人员参考决策。

反欺诈风控决策引擎接入手机银行、三峡付、个人网银等各类电子渠道,结合专家经验与机器学习构建交易反欺诈模型。在交易发生的瞬间从账户、设备、IP、LBS等多维度,识别并拦截盗用、欺诈、洗钱、刷单、团伙等高风险行为,对疑似欺诈的交易进行人脸、短信等核身手段进行进一步识别,防范电子渠道各类交易风险事件。

“三峡盾”智能风控平台整合了大数据风控决策引擎与反欺诈风控决策引擎,建立了以客户为中心,覆盖交易和信贷场景,支撑贷前、贷中、贷后、交易等全生命周期的数智化风险防控体系。在客户发起交易或信贷业务时,风控平台能结合客户的信贷信息及交易行为,对客户进行更全面、多维度的风险画像和评估。

三、创新点

一是随着银行业务的发展,信贷类业务与交易类业务更加多元化的同时也越来越多的相互交叠。独立的信贷场景或交易场景的风险决策引擎不能满足更高效、精确的风险防控需求。“双擎”架构的“三峡盾”智能风控平台能够在信贷场景结合交易场景的风险信息对客户进行风险评判,可以利用交易场景的风险数据对客户经行更全面的画像,也可以在贷款支用等交易场景结合信贷信息进行差异化的监控。真正实现实现以客户中心,覆盖全方位,支撑全流程。

二是风险模型的优化迭代往往伴随着数据源的更换,风控平台支持风控人员前台配置数据源,极大程度降低了科技人员代码开发量。风险模型优化迭代平均时效从需要科技版本上线的2-3周提升到风控人员前台操作上线的2-3天。

三是随着机器学习等算法的推广,部分风险模型训练结果极为复杂。如果通过前台配置,则需要花费大量人力、精力,且容易出现配置错误;如果通过代码的形式写入系统,则优化迭代时效难以得到保障。风控平台支持前台导入主流的模型训练结果文件,并通过“拖拉拽”的形式应用于决策流中,保障了模型部署和迭代效率。

四、技术实现特点

(一)系统业务架构

(二)系统技术概要

运用主流的SpringBoot、SpringMVC、Mybatils、REACT等Web前后端框架进行系统搭建,在良好的人机交互基础上做到模型文件和决策流的可视化配置,同时支持py、pmml等类型的训练模型文件导入和直接应用;引入消息队列Kafka组件将业务数据实时推送至数据集市,以便于数据的实时分析和并通过实时指标计算监控各项业务的审批流程,完成业务进件的全生命周期监控和跟进;采用集群化部署,便于横向扩展和系统升级,同时保证业务连续性和后续业务增量发展的需要。

五、项目过程管理

“双擎”体系智能风控平台整体覆盖业务种类多,业务场景复杂,建设难度大、周期长,难以实现一次性建设到位。先在交易场景和信贷场景分别搭建决策引擎,解决从无到有的问题,再完成优化整合,搭建“三峡盾”智能风控平台。项目从2018年9月启动,分阶段建设和投产,最终于2022年4月上线并试运行。具体分为以下阶段:

(一)反欺诈风控决策引擎建设阶段

2018年9月-2019年9月

项目启动后,收集业务需求,分析梳理业务流程;完成系统设计、部署;完成系统测试与验收测试,投产上线试运行。

2019年9月-2020年1月

对接三峡付电子渠道;完成交易反欺诈策略设计、部署与试运行。试运行期间监控系统及策略运行情况,持续优化系统功能与反欺诈策略。

2020年1月-2021年10月

持续对接手机银行、个人网银、银联前置等各类电子渠道,完成交易反欺诈策略设计、部署与试运行。

(二)大数据风控决策引擎建设阶段

2020年5月-2020年10月:

整理业务需求,梳理业务流程与系统设计,完成系统部署、定制化功能开发及测试工作;完成行内信贷业务风险模型部署、测试;完成与授信系统、大数据平台等上下游系统联调测试。

2020年10月-2021年3月:

分产品分批次逐步完成系统上线,实现风控平台嵌入线上线下业务流程。试运行期间监控系统及风险模型运行情况,根据试运行情况进一步优化部分功能模块。

2021年3月-2021年12月

全面嵌入所有线上信贷业务及部分线下信贷业务流程中;持续支持后续新上线的线上线下业务智能审批和辅助人工审批。在运行过程中,持续监控系统及风险模型运行情况,根据实际运行情况,不断优化迭代系统功能及风险模型。

(三)“三峡盾”智能风控平台整合升级建设阶段

2021年10月-2021年12月

完成整合升级方案设计,推进准备硬件及网络资源。

2021年12月-2022年4月

根据整合升级方案完成系统开发、测试及投产演练,“三峡盾”智能风控平台完成整合升级。

六、运营情况

在信贷场景,“三峡盾”智能风控平台已支持12款线上信贷产品(场景)智能审批,涵盖数字普惠业务、供应链业务、贴现业务、及个人消费类互联网贷款业务;支持所有零售及小微条线线下信贷业务辅助人工审批,涵盖个人住房贷款、个人消费贷款、个人经营性抵押贷款、流动资金贷款等业务。2021年平台全年信贷场景调用量超过124万笔,平均单笔审批时间约1.2秒。

在交易场景,“三峡盾”智能风控平台已接入或正在接入的渠道场景包括手机银行、三峡付、银联交易、ATM交易、个人网银、企业网银、POS交易,为各渠道提供账户安全和资金交易的监测与防控。2021年全年交易场景调用量超过3000万笔,启用加强核身进行风险识别10余万次,实施风险阻断数千次,平均风控响应时间低于1秒。

七、项目成效

在信贷场景,风控平台基于百万级数据基础,利用逻辑回归、机器学习等算法,实现了风控模型完全由数据驱动且迭代灵活,使信贷业务的风险审批更加高效、自动和可控。在标准化、量化审查标准的同时,将原来以天为单位的审批时间缩短到秒级;通过由系统自动化、数据化的信息获取与加工模式,缓解了客户与银行间的信息壁垒,简化业务流程,实现“让信息多跑路,让客户少跑腿”;通过在线下信贷业务的流程中加入智能审批辅助人工审批,降低操作风险的同时,提升人工审查效率约40%。

在交易场景,风控平台上线运营以来为各个接入渠道场景提供了有力的交易风险控制手段。通过构建覆盖交易行为中用户身份、设备、环境等全方位属性的交易监测体系,针对交易地点、时间、频率、金额等多特征维度数据进行智能化策略分析与决策,为数字化场景的获客、营销、资金动账、转化等方面提供了坚实的安全保障。截止目前,“三峡盾”智能风控平台已提示和指导本行经营机构对近千个呈现各类风险特征的交易用户进行风险排查,识别和发现多个利用手机银行等电子渠道进行银行卡涉赌涉诈行为的风险账户,以及监测防控其他各类风险事件,为银行数智化发展提供了有效风险防控支撑。

利用“三峡盾”智能风控平台覆盖交易与信贷场景的特点,重庆三峡银行实现了信贷与交易场景的联动,数据的互通,在普惠金融服务与风险防控上做出了创新与突破。实现了为小微企业提供金融服务时,结合企业收单、结算等交易信息,更加全面地对借款主体进行画像与评估,防范欺诈风险的同时,提升了小微企业金融服务能力。在客户消费、转账等交易环节,结合客户行内信贷信息,差异化的监控资金用途与流向,为信贷资金用途合规提供保障。

八、经验总结

一是顶层规划,自上而下,左右联动。战略的规划与机制的支撑是数智化的保障。银行的数智化并非一个部门的职责,也不是一个部门就能完成的,需要全行上下形成数智化意识,多部门协同,各场景并进。

二是以自身需求为导向,最先进的不一定是最合适的。在数智化的道路上,应找准自身定位,明确自身短期及中长期发展规划,根据规划扎实推进项目建设。

三是敏捷迭代,形成运行监控、发现需求、优化迭代的良性循环。一次性建成一个完美的项目是不可能的,项目建设完成后一成不变也是不现实的。数智化项目应结合业务发展,在运行中总结经验、发现需求,优化问题、满足需求,实现数智化水平和业务水平的相互促进。

更多金融科技案例和金融数据智能优秀解决方案,请登录数字金融创新知识服务平台-金科创新社官网案例库、选型库查看。

重庆三峡学院研究生(重庆三峡学院研究生院)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