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医学研究(口腔医学研究杂志)




口腔医学研究,口腔医学研究杂志

建言献良策

履职显担当

全国政协委员——付小兵

翻开付小兵的履历, 国际创伤愈合联盟执委、亚洲创伤愈合联盟主席、国家创伤和组织修复与再生项目首席科学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团队项目负责人、全军“十三五”“十四五”国防科技重大项目首席科学家……一串串耀眼的荣光背后,是他勇于开拓创新、坚持攻坚克难、紧贴战场需求、勇攀学科高峰的执着与坚守,45载从军从医路,服务部队、服务官兵、服务人民是心之所系,情之所牵。

战创伤救治体系建设是一个大课题,战场早期的救命、中期的快速治愈、后期的康复都是关键,这些年来,付小兵院士一直带领团队在探索努力。

向战而行,在世界战创伤医学研究领域赢得一席之地

严重创(战、烧)伤的救治一直是军事医学的重要课题,也是和平时期对平民造成伤害的重要损伤之一。为深入研究,当年,刚从军校毕业的付小兵先后4次奔赴边境作战前线进行战伤实地考察,当看到十几岁的战士因为医疗条件、技术有限而只能被截肢手术,醒来后嚎啕大哭的样子,他心里很不是滋味。

战场之伤,心灵之殇。战场硝烟的洗礼,让付小兵身上充满了深深的使命感、责任感,他在战创伤领域一干就是40年。通过对实验动物和临床病例的研究分析,他在国内外首次发现急性创伤导致组织内源性生长因子含量减少现象,揭示了生长因子促抑创伤修复的机理,为外源性应用生长因子促进创面修复提供了理论依据,并率先在国内系统开展了用生长因子防治内脏损伤和促进损伤器官修复的研究获得成功。被国际权威专家评价“该成果为人们从分子生物学领域促进受损内脏主动修复开辟了一条有希望的新途径。”

近两年,他带领团队运用生物3D打印技术创新人工皮肤构建方式,促进患者的皮肤功能快速恢复。不久前,他和团队成员为某部战士左小腿胫前训练伤慢性创面制定了个性化的生物3D打印皮肤,将体外诱导形成的附属器按需“种植”在层状皮肤替代物上,使小腿的难愈合创面在31天完全愈合,比以往愈合速度提高了约3倍,在国际上首先实现含附件的功能性皮肤构建,并最终促进皮肤的快速功能愈合。

沙漠里种花,一项里程碑式的研究

经过几代人的努力,我国烧伤救治的成功率已高达98%以上。但令人遗憾的是,许多患者的受损皮肤都不再具备排汗功能,人体汗腺虽然是个小器官,但是它在皮肤中的功能是无法取代的。可以说,汗腺再生技术犹如在沙漠里种花,难度可想而知。

付小兵曾接诊过一名因严重烧伤而皮肤受损的战士,救治成功之后,在瘢痕的地方没有汗腺,到了夏天他连门都不敢出,即便家里装了2台空调依然感觉热不可耐,生活质量严重下降。付小兵团队采取独创的汗腺再生技术,利用细胞去分化所取得的原创性成果,将人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诱导成为汗腺样细胞,成功在切除瘢痕的创面再生出具有发汗功能的汗腺,解决了这个战士创面不出汗的难题,并经过10年随访,仍然有发汗功能。这一研究成果被国际同行称之为“里程碑式的研究”,付小兵被国际创伤愈合联盟授予“国际创伤愈合研究终身成就奖”。

坚持科研向临床转化,为患者撑起生命晴空

付小兵说:“从事科学研究没有原创性的发现,跟在别人后面走是没有出路的。同时,科学研究的成果如果不应用于实践、造福于患者,也是没有出路的。”

10年前,一位热心公益人士慕名找到付小兵,有一群抗战老兵70年没治愈的创面溃烂很严重,希望他们前去试一试。

于是,付小兵带领团队带着耗时6年完成的难愈合创面理论和技术研究成果来到浙江金华。一到当地,就被从战火中走过来的老人围住。战争虽然早已远离,但战争造成的溃疡却成了老人们的梦魇。看着被破旧、霉变纱布包裹、散发着奇怪气味的腿脚,付小兵带领团队从实施我国首个用于创伤修复基因工程国家一类新药的大规模临床研究中汲取经验,仅用52天的时间创造了“奇迹”,不仅让老人能够穿上袜子,还重获了完整的体肤。老人感叹道:“我都快90岁了,老溃疡也70多年了,有生之年我唯一的最大心愿就是这辈子离开人世的时候能把袜子穿上,谢谢你们帮我圆了梦!”

不久前,某部一名飞行员小肠套叠坏死,手术2个月后切口仍无法愈合。付小兵及其团队采用创新的治疗技术对症治疗,其腹部慢性感染创面终于治好,今年春节前夕,这名飞行员又重返战位,翱翔蓝天。

从一片叶到一棵树,从一棵树到一片林。近年来,付小兵院士带领团队坚持向战而行、为战而研,牢牢地把自身的理想与科技强军紧密联系在一起,不怕艰辛、无畏精进,不惧风险、奋斗不息,为我军战创伤救治工作探索了一条创新之路。

主管| 解放军总医院政治工作部

主办| 宣传处融媒体中心

来源| 医学创新研究部

撰文| 张静 田光磊

摄影|张书新

刊期 | 第 1953

总编:赵文亮

主编:张奎

编审:张密

编辑:储洁雅

校对:陶艳斌

邮箱:jfjzyy01@163.com

口腔医学研究(口腔医学研究杂志)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