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科学考研(环境科学考研考哪些科目)




环境科学考研,环境科学考研考哪些科目

湿地保护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事关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事关人们的生存福祉。 黄河湿地资源的保护与合理开发利用,不仅是兰州市创造山水城市、精致兰州的基础,也是城市生态系统建设的重要依据,建设好黄河湿地,实现区域湿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可为我市的生态环境建设奠定更为坚实的基础。

法规制度护航

加大湿地保护力度

甘肃省湿地资源保护与产业发展工程研究中心主任、西北师范大学赵成章教授说,兰州位于陇西黄土高原的西部,是黄土高原向青藏高原的过渡区,具有大陆性气候特征,境内降水量偏低,虽然缺乏大面积发育湿地的水文地貌条件,但在湟水河、庄浪河、宛川河和黄河干流等河流谷地形成了内陆滩涂;黄河兰州段干流、湟水河河道边缘的回水湾及秦王川湿地构成了沼泽地;在兴隆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发育有沼泽草地,这些组成了我市珍贵的湿地分布格局。市内分布的湿地包括内陆滩涂、沼泽地和沼泽草地,其中内陆滩涂占比例较大。此外,还有一定数量的沼泽地和沼泽草地。

近年来乘着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东风,我市启动实施《黄河兰州段湿地修复和东段生态治理项目》《黄河流域宛川河生态修复综合治理方案(2021—2030)》一期工程、《宛川河生态修复补水工程》、《榆中县宛川河生态湿地建设项目》和《永登县庄浪河土地整治和生态修复综合治理工程》,《兰州市红古区滨河公园修建性详细规划》《皋兰县蔡河人工湿地水质净化工程实施方案》得到立项。在国家湿地示范工程建设的带动下,兰州市和各县区依靠地方财力、企业资金和社会各方力量,在滩尖子湿地、雁儿湾湿地修复了湿地生态,提升了生态景观,在宛川河湿地和庄浪河湿地集中实施了地形塑造、生态补水、水质净化和湿地修复工程,产生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河长制度体系的全面建立,聚焦生态修复与治理,河道非法采砂、黑臭水体等问题得到解决,加大了湿地保护修复力度,及时保护了被侵占的湿地,扩大了内陆滩涂和沼泽地面积,对湿地生态系统的修复与保护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赵成章教授说,国家和甘肃省湿地管理制度与法规建设的不断完善,促进了兰州市湿地保护与恢复制度和法规建设相关工作的开展。2016年6月24日兰州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二次会议通过了《兰州市河道管理条例》,2017年1月1日起实行,条例的颁布实施,为兰州市开展河流湿地保护工作奠定了坚实的法律基础。《连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条例》《甘肃兰州秦王川国家湿地公园管理办法》等相继出台并实施,永登县县政府制定下发了《永登县大通河庄浪河重点流域专项整治工作方案》,明确了各相关单位、乡镇的工作责任。

兰州市先后出台《兰州市湿地保护管理办法》《兰州市市级湿地公园管理办法》《兰州市湿地监测评价信息发布制度》,明确了湿地保护管理的职责和保护的内容,保证了兰州市湿地保护与恢复工作的规范化和制度化。

科学利用湿地

创造优美人居环境

城市湿地公园是一种新兴的公园类型,是城市绿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城市的环境调节、资源供应、灾害防治以及人居环境的美化等方面都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合理开发和利用湿地资源是确保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

兰州大学生态学院教授级高工张立勋说,从目前的情况来看,银滩湿地生态已进入成熟发展阶段,水生植物、鱼类、鸟类等达到了平衡,进入良性发展。如果再增加一些湿地、鸟类等方面的科普知识就更好了。西固三河口湿地成了发展势头保护得挺好,现在需要注意的是避免人为干扰湿地,继续保护好周边的芦苇、农田,湿地周边最好保持原生态,不要添加建筑。”张立勋说,客观讲,人们在恢复或建设过程中会不同程度地破坏水生态,但对湿地而言,他首先是从水下开始恢复的,然后才是水生植物,通常有个五年十年的,水里的微循环就逐步建立了,随后,鱼类、鸟类也就来了。“保持距离,把恢复留给时间吧。”张立勋笑着说。

据悉,目前我市把黄河滩涂湿地的恢复利用与城市的绿地系统规划结合起来,形成了城市生态和休闲空间的整体性,沿黄河湿地连通形成的景观轴线,布置广场,主题公园,园林文化走廊等多种形式的开敞空间通过视觉、听觉、嗅觉等多种感官途径,使市民亲近自然,感受自然,融入自然黄河滩涂湿地的保护与利用已成为兰州市山水城市、精致之城建设的基础和依托。同时,在黄河滩涂湿地的恢复、利用中,突出了人文景观的多样性,特色性和可识别性以及休闲空间的可达性和舒适性。

赵成章说,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湿地保护法》,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兰州,需要从以下几方面开展保护工作:一是要划定湿地保护红线,完善湿地分级管理体系,各县(区)湿地总量管控目标,建立协同高效的湿地保护管理机制,实现全市湿地提质增效,构建山水林田湖草沙生命共同体。二是完善湿地保护管理体系,提高全市湿地保护率。采用自然恢复为主与人工修复相结合的方式,着力解决湿地景观破碎和湿地功能退化的问题。采用污染清理、自然湿地岸线维护、河湖水系连通、植被恢复等手段,逐步恢复湿地生态功能和生物多样性。三是完善湿地监测网络,常态化开展湿地生态环境监测,建立市级湿地资源管理信息平台。四是开展湿地碳库和碳增汇评估工作。五是推进湿地保护法规政策和制度建设。完善湿地保护法律制度体系,编制湿地保护修复规划,严肃惩处破坏湿地行为。

强化流域治理

改善水生态环境

今年3月份,蔡家河流域的水污染治理与水生态保护修复项目开工建设。这是由市生态环境局科学谋划,会同皋兰县政府凝练包装皋兰县蔡家河流域水污染治理水生态保护修复工程项目,为改善黄河流域兰州段水生态环境不断添砖加瓦。其中的污水处理厂尾水湿地的建设,可进一步净化水体以便再生利用,也可以补充河道的生态流量;河口湿地的建设,可进一步净化蔡家河的水体,以最大限度保证进入黄河的水体优良;河流生态缓冲带的建设,可对周边地表径流携带的面源污染有一定截蓄净化作用,也对河流沿线的生态空间起到修复功效。

近年来,兰州市生态环境局按照“保好水、治坏水”的思路,不断强化项目支撑作用,持续加大流域综合治理项目实施力度,牵头组织实施了湟水流域红古段水污染防治项目、榆中宛川河生态治理等流域治理项目、庄浪河流域永登段水污染防治项目等,为实现黄河兰州段改善水生态环境的目标夯实了基础,黄河兰州段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把“母亲河”打造成人民满意的“幸福河”。

下一步,各县区相关部门还将继续实施蔡家河、庄浪河、大通河流域湿地修复项目,通过实施河道生态修复、河道两岸生态修复等内容,扩大湿地面积,恢复湿地生态功能。

兰州市林业局党组书记、局长严振德说,“事实证明,尊重自然规律,兰州市在恢复湿地生态,提升湿地景观的做法是正确的。对于湿地生态现状较好的区域,要加强保护力度,避免人为破坏,以自然恢复为主,逐步恢复和提升湿地生态效果。对于湿地生态较差的区域,可以采取人工修复和自然恢复相结合的方法,运用恢复湿地植被、补充湿地水系等方式逐步进行恢复。城市的建设要给自然生态留有一定的余地,湿地生态修复不同于一般的公园建设,应把湿地生态修复放在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整体来考虑。”

2022年6月1日开始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湿地保护法》,对推进我市生态文明建设,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维护湿地生态功能及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为我市强化湿地保护和修复提供法治保障。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之一,大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基本条件,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市林业局要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为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兰州作出新贡献。

严振德说,2022年,市林业局对全市湿地鸟类进行了智能监测与巡护,全覆盖常态化巡查野生动物栖息地、候鸟迁徙停歇地,设立10处陆生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点。西固区三河口已成为大天鹅等众多鸟类迁徙的补给驿站和栖息地,也成了网红打卡地;罕见的国家二级保护动物蓑羽鹤路经兰州来做客,当时各级媒体争相报道、更多人开始关注我市的良好生态环境。

今年,我市将坚定不移地把生态保护摆在第一位,全力保持湿地生态和水环境,增强湿地生态功能,扎实推进湿地修复,不断提高生物多样性,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为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美好画卷作出更大贡献。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吕胜军 通讯员 柏旭倩 刘定悦 文/图

责任编辑:王旭伟

来源: 兰州日报

环境科学考研(环境科学考研考哪些科目)

赞 (0)